中新社成都六月二日电(崔炯臣 易忠英 张士柱)“听了心理专家的当面引导,调节了我几天来一直紧张、内疚、恐惧的心理。”济南军区某铁军师高炮团三营战士陈勇接受了军事医学科学院黄屹博士的治疗后,心情豁然开朗。这是该团“心灵港湾”理疗室开办后战士们自觉接受治疗的一个镜头。
与此同时,由团政治处收集编写的救灾官兵《震后心理辅导手册》也下发到每名官兵手中。
参加抗震救灾后,许多官兵同样亲历了死亡、尸体、废墟现场,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该团收集梳理了官兵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等十个共性现象和孤僻、恐惧、自责、痛苦等七个重点问题,及时成立了由医护人员和政工干部组成的团心理疏导小组。针对由此而引发的失眠、做恶梦、食欲下降等症状,及时展开心理疏导,借助映秀灾区心理咨询专家队伍多的优势,邀请专家与官兵面对面交流。
北京军区二六一医院王小慧主任在讲解中说:“心理干预不仅受灾群众需要,参加救援任务的官兵同样也需要,官兵们还是要大胆地将地震给心灵带来的不适讲出来。”
针对部分官兵心理挫伤大、 情绪难恢复、任务不间断、思想易反复、心理素质弱、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他们以语言交流的方式召开“特殊会议”,从《心理科学知识读本》、《士兵心理指南》、《军人心理健康常识》等十余本书籍中遴选有关抗震救灾心理防护知识,编发官兵学习,精心制定心理健康的预防性训练方案。
“九0后”战士王世海说,参加抗震救灾任务后,自己总感到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焦虑、晚上还经常失眠,想发泄也发泄不出来,心理负担很大。通过专家讲解和学习理论知识,我不仅掌握了排解心理压力的科学方法,还被连队吸收为心理疏导小组的成员。
截止目前,全团家在灾区的九十六名官兵和十三名“九0后”战士没有一人出现心理疾病,人人都能放下心理负担,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