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侨商心系灾区 襄助万人就业”行动在北京启动。启动仪式上,四川省侨联代表介绍了灾情和灾区人员安置需求情况,中国侨商联合会代表北京华商会、重庆华商会、江苏侨商总会、广东国际华商会、浙江华商会、四川华商会等七家侨商组织向广大侨商企业家及社会各界企业家发出了开展援助灾区群众就业的倡议。到会的侨联、侨商会及侨商企业家代表积极响应倡议,现场与四川省侨联签订就业援助岗位意向13700名。图为启动仪式现场签订就业援助意向书。 中新社发 张勤 摄
|
5月30日,“侨商心系灾区 襄助万人就业”行动在北京启动。启动仪式上,四川省侨联代表介绍了灾情和灾区人员安置需求情况,中国侨商联合会代表北京华商会、重庆华商会、江苏侨商总会、广东国际华商会、浙江华商会、四川华商会等七家侨商组织向广大侨商企业家及社会各界企业家发出了开展援助灾区群众就业的倡议。到会的侨联、侨商会及侨商企业家代表积极响应倡议,现场与四川省侨联签订就业援助岗位意向13700名。图为启动仪式现场签订就业援助意向书。 中新社发 张勤 摄
|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日电 题:抗震救灾要“输血” 也要“造血”
作者 黄飞
由中国侨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侨商心系灾区,襄助万人就业”行动,五月底在北京启动。活动现场,北京、广东等省市侨联、侨商会及侨商企业家代表,与四川省侨联签订就业援助岗位意向达一万三千七百名。
面对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一国殇,海内外侨胞在悲痛中纷纷以各种方式援助灾区。国侨办五月二十八日的统计显示,侨胞为灾区捐款总数已达九亿多元。此次“侨商心系灾区,襄助万人就业”活动的启动,再一次彰显侨胞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达出了理性赈灾的想法。
事实上,政府部门已经通过媒体,呼吁广大民众,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向灾区献爱心。毕竟,救灾、灾后重建需要较长时间,每个阶段的情况都不同。广大热心人士应该根据救灾需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援灾区;通过选择理性的赈灾方式,更有效地支援灾区重建。
与向灾区捐款捐物这样的“输血”相比,帮助受灾民众就业,更具“造血”意义。特别是当抗震救灾的重点转向灾后重建后,“造血”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有效分担国家在救灾、灾后重建方面的压力,同时也能帮助受灾民众尽快从灾难创伤的阴影中走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记者从重庆侨联代表彭应吉那里了解到,在他们向侨商企业发出帮助解决灾区劳动力就业的倡议后,有很多侨商向他询问:“提供八、九个,甚至四、五个就业岗位,这样数量不多的可不可以?”
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救灾理念的误区。救灾应该量力而为,而不应该受“面子”影响。只要为抗震救灾献出爱心的,不论多少都值得肯定。如涓涓细流般的帮助,同样能够汇成爱的海洋。
此次中国侨联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率先发出为灾区解决就业的倡议,得到了许多侨商企业的支持,这对于国内甚至海外广大有志于向灾区奉献爱心的企业,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国人自古就有理性赈灾的传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一简单明了而又充满人性关怀的话语,传承多年,其中所蕴含的现实真谛,仍值得今天的人们反思:用创造的思维来指导赈灾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方面有利因素来赈灾。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