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24日在与人民网网民交流时说,从5月12日至20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共向四川、甘肃、陕西、重庆发放帐篷5批,共18510顶。从未采购1万元一顶的帐篷。(5月24日新华网)
就我所浏览过的信息,这已经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三次认真澄清万元帐篷的事情。对万元高价帐篷的质疑来自网上传言,21日南方网披露了网上传言的内容,传言说中国红十字会某官员在接受CCTV-4采访时表示,将送往灾区价值1300万元的1000多顶帐篷。经网友简单计算,每顶帐篷高达1.3万元,网友们对此敏感传言纷纷跟帖表示质疑。连日来红十字会屡屡回应质疑并且用具体的数据否定了每顶帐篷1.3万元的说法。
《商务周刊》曾报道,中国红十字会宣传处处长夏洪艳表示,看到网上有这样的传言之后,红十字会随即进行调查,但并没有找到接受CCTV-4采访的这位“官员”,“红十字会没有人说过这些话。”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24日下午在与网民交流时还回应了另一质疑:“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药厂买一万元的救灾药,却让药厂出具五万元的发票。”江亦曼说,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以后,我和网民一样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慨,我们也向四川省进行了查询。因为现在四川省全省的红十字力量都投入夜以继日的救灾工作,我们现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答复。但江亦曼表示,欢迎社会各界进行舆论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我们完全支持网民的行动。
红十字会是一个遍布全球的慈善救援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1950年进行了改组,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颁布施行。备灾与救灾是红十字会的首要任务。汶川大地震伤亡惨重,中国红十字会立即发动募捐活动,迅速投入救灾抚难的工作。由于红十字会的慈善费用来自社会大众,所以人们极其关注自己所捐献的钱和物是否真正用于灾区受难的同胞,是否货真价实地用于抗震救灾。
罕见的地震灾难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他们根据自己的悲悯情怀和经济实力,向灾区同胞捐献钱物,捐献的实质是委托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以及政府机构转达自己的爱心,很多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的物资或者用自己的钱款购买的食品、药品等亲自送到受灾同胞手上,实际上有不少人就是这样做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同胞来说没有条件亲身赶到灾区,而且这样救助的个人和社会成本也太高,所以委托是必要的。
既然是委托,委托人就有权利知道被委托者事情做得怎么样,是否名副其实,委托人就有权利要求被委托者接受社会质询,接受舆论监督,接受专业审计。中国红十字会作为被委托人在得知万元帐篷的传言后,及时进行解释是正确的做法。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事情必须真相大白,信息必须完全公开,过程必须完全透明,大众知情权必须完全得到满足。一旦事情真相大白,疑云自然消失。只有这样,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组织才能长久取信于民,得到社会和民众的持久支持。
据报道,中国红十字会已经请审计署提前参与工作。此举及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回应网络和坊间对其工作的疑问,都是为了维护其公信力,为了让社会公众放心。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不仅中国红十字会主动及时回应了社会质疑,还有许多部门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应了种种质疑,如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成都市区部分小区出现救灾专用帐篷的事件。目前四川省纪检委已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此事,并强调:“无论哪一级、哪一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决不姑息。”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时代为政府机构“阳光行政”和社会公共组织透明运作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也为公众参与监督提供了现实的方便条件。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公众参与监督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质疑大都通过网络传播,有关部门也大都通过现代传播工具迅速应对。这种呼应正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习惯,也是一种必然的社会发展趋势。
因此,所有接受公众募捐的慈善组织和政府机构,都要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主动请求专业审计,公开自己的账目,回应社会的质疑,让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从应然走向实然,让公民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从而,让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组织所从事的公共事务接受监督和质疑成为共同的社会习惯。(柏文学)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