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什邡五月二十四日电 题:力战十四个小时 浙江架桥突击队和余震“赛跑”
作者 柴燕菲 夏毅 林世杰
经过十四个小时的力战,位于什邡市红白镇伍桂坪村村口的观通桥于五月二十二日抢通后,大量的救灾物资和抢救机械设备快速地通过这个“卡口”,大山深处三四千名被困群众终于盼到了希望。
观通桥虽然只是个县道公路桥梁,却是大山深处几千名群众出行的必经之路,大量的道路被塌方的山体掩埋,初来乍到,抢通道路的机械只能“望桥兴叹”。
“之前部队尝试了三次都无法真正走到受困群众集中的地方,必需的救灾物资只能通过直升机空投。”赴四川灾区参与救灾的浙江架桥突击队队长、总指挥侯利国告表示,观通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只有尽快用机械打通原有的进山道路,才是解救被困群众的唯一方案。
该突击队于五月二十一日下午达到抢修地点什邡市红白镇观通桥。经过一个下午的仔细勘察和一个晚上的详细论证,五月二十二日一大早,紧张的施工开始了。顿时,起重机的轰隆声,安全警械的哨子声,队员们的号子声……队员们的工作热情极度高涨,用侯利国的话说,他们是拿出了黄金七十二小时救人的那种精神来架这座桥。
时间不知不觉地飞速前进,到了下午一点三十八分,钢桥架设碰到了第一个危险期。记者了解到,当时已经三十米长的钢桥只能通过挖掘机一厘米一厘米地推到对面桥头的支点。“但是只要一个不小心钢桥移动的方向发生偏差的话,钢桥的着力点和平衡被打破,钢桥和原有断裂的大桥就很有可能一起掉下几十米的山谷…… ”
“一厘米,两厘米,五厘米……”大伙的眼睛跟着整座钢桥慢慢地移动着,心也悬着,整个工地只剩下挖掘机的轰鸣声和钢桥每推进一厘米发出的“吱吱”的刺耳摩擦声。十二米的距离整整“走”了三个小时零七分。当钟指向下午四点四十五分的时候,钢桥终于着陆到了对面桥头受力点。
“必须把钢桥真正稳稳地定位到桥头固定的端柱上。我们要和余震赛赛跑。”侯利国下达了命令。他说,一个大的余震就很有可能再次使钢桥的受力点位置发生偏移,若情况严重很可能发生坍塌。当晚九点,钢桥终于安全就位“落座”。
记者了解到,就在突击队撤出后的两小时,一次明显的余震发生了。到了五月二十三日凌晨的两点和四点又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余震。(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