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升起的生机:感受受灾民众的自救自强自立
2008年05月25日 0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5月23日,绵竹市北川县擂鼓镇的受灾民众纷纷回到家乡附近的安置点开展自救,准备建设新的家园。 中新社发 黄荣 摄
5月20日,济南军区某装甲师在四川省平武县垭头坪村设置了救助站,100多顶帐篷里居住着附近石坎、水观、平溪等乡镇1000多名受灾群众,其中有近百名学龄前和失学儿童。该师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的摸查,设置了“帐篷小学”,派人到山外购买了课本和学习用具,选调具有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士官担任文化教员,并从医疗队选调经验丰富的军医参与教学管理工作,每天上课4个小时,开设了文化、音乐、心理、卫生等方面的课程,就吸引了80多名儿童。 中新社发 毕华明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中新社绵阳五月二十四日电 题:废墟上的生机:自救、自强、自立
作者 霍潺
四川安县永安镇跃进村四组村民龙兵一家十余人告别窝棚,今天搬进了自己新搭建的茅草屋。这座茅草屋用谷秆等作材料,约五十平方米,花了四天时间盖成。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让安县永安镇跃进村的房屋几乎夷为平地。
“家里几十年的积蓄全盖了房子,瞬间,地震让我们无家可归。”龙兵对记者说。
地震后,龙兵一家和其他受灾民众一样在房屋废墟前搭建了临时的窝棚。为了能更好地遮风挡雨,有地方放置粮食,家人能有稍好的生活环境,于是,大家合力在废墟前搭了茅草屋。
记者看见,茅屋前绳索上晾有刚换洗的衣服,龙兵的嫂子陈会蓉正在生火烧水做饭。“我们从废墟中找到毁坏的木头做干柴,现在,一千六百余名北川的灾区民众被转移到了这里,他们的生活用水还很成问题,所以我们会烧水供他们泡方便面,关键时候,大家互相帮助。”
中午十一点半,眼前的这座茅草屋升起炊烟,袅过背后的废墟,显得格外有生机。
“谁家有粮食,大家就一起开火,一起吃饭,共度难关。”村民陈兵告诉记者,这里的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地震稍微平息后,村里就组织了十名青年人,爬上废墟,挨家挨户用手扒砖石,将家里的粮食、衣物等可用物品“抢救”出来。
地震让陈兵一家损失了近三十万元人民币。陈兵说,“房子和刚开张两个月的农家乐都没了,我们从自己的商铺里找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商品出来。”记者看到,在永安灾民安置点,陈兵正卖着香皂、洗衣粉、烟等物品。
“我还是按照以前的价格出售,现在每天收入有一百元左右,下一步打算搭一个临时的点,卖一些日用品,为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时自己也有一点收入。”陈兵向记者描述自己的打算, “该种地就种地,做好特种养殖,生活必然继续,我们绝对有信心。”
老远,记者就看见黄尚诚正在田里打麦秆,她的老伴在一年前去世,儿女不在身边,地震使房屋倒塌,现在只身一人在外搭了个窝棚,地震第三天,她就回到了田里。
“我睡不着,早上六点就来打麦秆,晚上八点回到棚里。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还是会靠双手养活自己。”黄尚诚说话时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在跃进村,记者感受到了灾民对重建家园和未来生活的信心,受灾民众们相信,只要“自立、自强”,努力开展自救,废墟上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编辑: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