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五月二十三日电 题:德国援华赈灾医疗队赞成都办事效率高
中新社记者 沈晨
从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到把德国带来的救护车开出机场,德国援华赈灾医疗队花了三个小时。
如此迅速的办事效率,让德国援华赈灾医疗队负责人克劳斯·穆霍感到满意,甚至还有一点惊讶。
“前几年,在斯里兰卡,同样的事情,我们花了四天;在达尔富尔,同样的事情,我们花了十四天。在成都,我们只花了三个小时,就办完了检验、过关等一系列手续。对此,我们感到相当满意。”
二十三日上午十时三十分,运载德国援华赈灾物资的飞机抵达成都双流机场。这批物资共五十吨,由德国红十字会提供,主要是用来建立一所流动式野外医院。同时,一支由医护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十一人德国救援专家队也已分批抵达都江堰。
“别看我们来的人不多,但每个人都担负着多种工作。可以说,一个人要顶两个人,甚至三个人来用。”克劳斯·穆霍告诉中新社记者,他不仅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时也要搬箱子、抬设备,干些体力活。
德国红十字会提供的五十吨物资,主要用来建立一所流动式野外医院。这所流动医院由面积三十到五十平方米不等的二十五顶帐篷组成,拥有一百二十张床位,还可以向二十五万人左右的社区提供门诊。据介绍,这所流动式野外医院将建在都江堰的幸福大街上。
“我们会花上两到三天的时间来搭建医院,然后再着手教会中方人员来使用这所医院。”克劳斯·穆霍预计他们会在成都逗留两至四周时间,“当然,我们要等中方人员彻底会用了,才会离开。”
克劳斯·穆霍在一九九三年就参与了国际救援工作,有着丰富的救援经验。在他的印象中,灾后新生儿的诞生最能鼓舞人民的士气,也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每次参与国际救援,都会碰到许多让人悲伤的事情。二00五年,斯里兰卡发生海啸,遇难者甚多。每天看到有人罹难,我们总是很难过。但在我们建设的流动式野外医院也会有鼓舞人的事情发生,那就是新生儿的诞生。”
“灾难,有时意味着死亡,意味着终结。但是新生儿的啼哭声,会告诉我们,灾难终究会结束。孩子总会给我们带来希望。”
德国救援专家队中有两位医生,一位是全科大夫,一位是骨科大夫,两个人还都粗通儿科。
“我期待,在都江堰援建的流动式野外医院,由我们德国的大夫来帮助受灾地区的孕妇生产。”
“我期待着婴儿的啼哭声,在我们援建的医院里响起来!”(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