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二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地震灾区是次生灾害高发区,目前已形成灾害链。”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二十二日对本社记者表示,汶川地震灾区的灾中灾、灾后灾、灾灾相连情况,使得救灾环境非常恶劣、开展救灾工作也非常复杂。
据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日下午重返地震灾区,抵达绵阳后随即改乘直升机前往唐家山堰塞湖考察。堰塞湖就是由地震造成且对灾区隐患极大的次生灾害之一,高建国说,堰塞湖地质构造极其松散、脆弱,灾区一方面有余震危险,另一方面又降雨频繁,这都会加剧堰塞湖的险情。因此,水利、地质等专业部门应该对堰塞湖予以不间断监测,同时考虑通过放水、泄洪等方式来减缓压力。
高建国把灾区的次生灾害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地震直接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形成堰塞湖的威胁和水库险情等次生灾害;二是降雨特别是大(暴)雨,会加剧“崩滑流”规模,加大堰塞湖、水库、道路阻塞等次生灾害影响,这两类次生灾害产生都是一个灾害链过程,它在灾区叠加出现,无疑还会加重灾情。他认为,地震造成地壳破裂,热的地汽冒出后与灾区上空冷空气交汇,可能也是造成目前灾区降雨很多的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由于大批灾民安置以及军地救援人员、志愿者等都集中于灾区,再加上天气转热等影响,现阶段抗震救灾工作还亟需加强卫生防疫、预防传染病等疾病传播,这也是引发次生灾害的一个重大隐患,应该给予高度警惕和关注。
这位灾害防御专家提出,由于地震灾区危险源特别多,并且还处在不停地变化当中,因此引发次生灾害的可能性也非常多。虽然这些问题需要同步和全面处理,但包括堰塞湖、“生命线”的道路交通反复中断等重点次生灾害危险点,应该有专人监测,监测人员到不了的地方,则要利用卫星、空中遥感等高科技手段来持续监控。(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