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海徐汇区一所建筑内,一名青年面对窗外降半旗的国旗前沉思。为表达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国政府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
5月19日,上海徐汇区一所建筑内,一名青年面对窗外降半旗的国旗前沉思。为表达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国政府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
中新网5月1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9日发表在日华人王晓葵撰写的文章《想起四川:从抗战到抗震》说,突然想起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暴虐的天灾,让人生离死别,但是人性的光辉,把我们联成一体。让我们祝福四川,祝福中国,也祝福世界。
文章摘录如下:
四川的大地震,牵动了世界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人捐钱捐物,有人则亲赴救灾,各地都有催人泪下的故事。感动之余,笔者突然想起一则有关四川抗战的史料。
1945年10月,抗战刚刚胜利,《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为《感谢四川人民》,其中一段文字感人至深:“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02万5000多人。四川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300万以上。
“粮食是抗战中主要的物质条件之一,而四川供给的粮食,征粮购粮借粮总额在8000万石以上;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后征购与征借亦从四川始。此外各种捐税捐献,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负担……
“仅从这些简略的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中国抗战伊始,东北、华东、华南已相继沦陷,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所能实质管辖的西南西北地区,大多贫瘠落后。抗击日寇、拯救中华民族之重任的大半,便由四川人民承担起来。
除了《新华日报》列举上述的数字以外,还有川籍将领王铭章在台儿庄战役中壮烈殉国,川军统帅刘湘抱病率孙震、陈兰亭等将领出川抗日,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
死前刘帅留有遗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作为临时首都的重庆更是承受了重大牺牲。日军的重庆大轰炸直接造成的伤亡就达2万多。物质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如果没有四川人民的拼死支撑和巨大牺牲,抗战的胜利不知道会推迟多少年,甚至中国沦于亡国灭种也未可知。
现在重提四川当年在抗战时的贡献,并非为了强调四川比别的地方更应该得到帮助。事实上,上面提到的事实本来就很少为人知晓。而此次四川地震,全国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本是出于同胞之爱与人道之心。并非施恩酬报之属。
但是,我们也不妨这样想,就如我们(中国人)曾得到过四川人民莫大的恩惠一样,我们在过去、现在、将来,都一定以某种形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我们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同胞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帮助四川人民抗震救灾,实际上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把视野扩大到国际,看到当年的敌国日本,在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伍并提供大量物质援助。日本各大电视台每天在头条新闻详细报道地震和救灾状况。全国各地都踊跃捐款。甚至有生活困难的日本家庭交不起学费,也把一天的饭钱捐出来。有个日本青年账户上已经没有分文,就把当天打工的工钱捐献出来。
大洋另一边的秘鲁宣布5·19为全国哀悼日,为中国的死难者默哀。这种超越了国界的爱心,更体现出人类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终极价值。
这也让我们想起英国作家多恩的诗句:“每个人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岛都是大陆的一部分,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无论谁死去,它为你而鸣。”
突然想起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暴虐的天灾,让人生离死别,但是人性的光辉,把我们联成一体。让我们祝福四川,祝福中国,也祝福世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