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台网部副主任田丰向媒体介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汶川大地震后对灾区余震进行监测的情况。他说,余震监测将为灾区地震发展趋势研判和一线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监测数据。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五月十三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台网部副主任田丰向媒体介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汶川大地震后对灾区余震进行监测的情况。他说,余震监测将为灾区地震发展趋势研判和一线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监测数据。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四日电 解析报道:汶川余震为何如此频密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十四日上午再次发生五点六级余震,最新统计表明,迄今,当地余震发生总数已经达到三千三百八十九次。对此,北京地质专家提醒,通过对汶川地震类型特点的分析,汶川地区的余震料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将为救援工作带来新的困难。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次的余震?是否每一次地震都是同样的情况?记者今天专门采访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研究员邓乃恭。
邓乃恭指出,不同于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属于“逆冲型”地震,该类地震由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而引发,地震释放能量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能量难以一次性全部释放,所需要的时间就会更长,因此预计汶川地区的余震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
十二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发生的汶川地震与三十二年前发生的唐山地震同为七点八级,但邓乃恭表示,汶川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将肯定少于唐山地震二十四万多人的死亡人数。
原因有四:一是汶川地震震中地区的居民数量要比唐山少;二是汶川地震震源要比唐山地震震源深一些。资料显示,唐山地震震源深度为十二公里;三是汶川地震发生在下午,而唐山地震发生在人们睡得最熟的凌晨三点多,这使得当时很多人在睡梦中就被夺去了生命;第四,现在中国的救援设施与调动能力也大大强于从前。
邓乃恭提醒,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在震后均持续下雨,但与地处平原的唐山有所不同,汶川属于山区,连续的降雨很容易带来山体滑坡、泥石流乃至衍生疾病、瘟疫等“次生灾害”,致使目前停水停电、防疫能力异常脆弱的灾区陷入“原生灾害”与“次生灾害”的连环困境之中,造成新的人员伤亡,这一点须被救援人员所警惕和预防。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