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12时,正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东京首相官邸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订题为《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中日之间第4份重要政治文件。图为双方在签字结束、互换文件后握手。 中新社发 关妍 摄
|
5月7日上午12时,正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东京首相官邸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订题为《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中日之间第4份重要政治文件。图为双方在签字结束、互换文件后握手。 中新社发 关妍 摄
|
中新网5月11日电 为期五天的胡锦涛访日行程,随着《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联合声明》、《中日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等系列重要文件的签署而渐入高潮。美国《侨报》5月10日发表社论指出,中日两国友好,需要从培养民间互信出发,厚植中日战略互惠的基础。文章摘要如下:
随着胡锦涛的访日行程节奏,7日,日本最大的石油供应商——新日本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巨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达成共识,将讨论以共同出资的方式经营目前新日本石油集团新日本石油精炼公司下属的大阪炼油厂。中日石油公司合资办厂尚属首次。8日,中日双方以“联合新闻公报”方式公布了长达70项为落实“联合声明”而形成的交流合作共识。这种根植于民间的互惠合作是最为坚实的合作,使得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日间的这个春天真的生机盎然。
中日两国舆论罕见地为胡锦涛的这趟“暖春之旅”拍手叫好,细心的观察家发现,就连平素最爱“惊人之句、众说纷纭”的网络媒体,是次“意见”也较为一致。而在转播日本明仁天皇欢迎胡锦涛到访的仪式时,中国央视更少见地全曲播放了日本国歌《君之代》。
无论是日本朝野还是中国官民,这次能做到如此默契的配合,与其说是给足了北京和东京当局的面子,不如说是中日和平友好乃民心所向,正如那份被誉为21世纪中日关系最重要的文件之一的“联合声明”中所指出的:“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选择。”
对于长逾千年的中日交往以及邦交正常化36年的历史而言,将两国关系定格在“战略互惠关系”上,将“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确立为双方追寻的“崇高目标”,将“互不构成威胁”从政治家的口头陈述上写进两国官方的政治文件里,这不能不说是理性共赢之举。
比较此前中国分别和美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法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西方大国确立的两国关系用词,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意义尤为特别。
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富强以及人们对全球化竞争中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体认,不单是中国的政治家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为成熟,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们也开始学会了多视角地看世界。
北京的媒体在重提“以日为师”同时,还将近代时在爱国知识分子中最为流行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观念修正为“师洋长技以友洋”。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推进改革开放鼓与呼的大陆政论家“皇甫平”还在此前撰文呼吁国人“也要警惕对外的不宽容”,需要保持和养成一种多元包容的文化心态,并慎重对待与己不同的声音。
当中国旅日导演李缨耗时十年执导的力作《靖国神社》纪录片在东京等多个地方公映时,中国人也惊异地发现,日本人和日本的政治生态也在发生许多值得称道的变化——朝向宽容的多元化文化大国的心态转变;当中国在东海有争议的海域划界问题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时,日本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日本人其实蛮赞成这个方案的,因为,他们认为共同开发可以带来双赢。
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日两国缔结的友好城市达到236对,一年中的人员往来已突破500万人次,“礼尚往来”的频密程度超过了中国所有周边国家。而且,中日是相互间建立“青少年友好交流”机制最早的国家,日本青年访华团人数最多的一次竟高达5000人,创造了中国民间对外交往的纪录。换言之,中日邦交正常化36年来,双方在草根层面上的交流做了最大的努力,其成果来之不易,因而更受到珍视。
反思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胡锦涛主席8日在早稻田大学演讲时说得好:“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中日交恶,最大的受害者是两国民众。中日友好,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民众。毋容讳言,历史的心结难以一朝消除,中日民间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相互猜疑、不信任,这是中日两国长期“政冷经热”的根源。这更需要两国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付出艰巨和长期的努力,从培养民间互信出发,厚植中日战略互惠的基础。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