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给人们信息交流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先是没完没了的垃圾短信,接着是“响一声电话”不分昼夜地折磨。最让人心烦的是,到目前为止,除了政府有关部门的表态,还不见任何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似乎消费者既然选择了使用手机,就该受这些意外折磨。
舆论的持续关注,帮助人们提高了对“响一声电话”的防范意识,借“响一声电话”骗取手机用户话费已经不大容易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人们可以容忍“响一声电话”的存在,可以放弃对政府有关部门、电信运营商职责的追问。每当听到“响一声电话”,不少手机用户的第一反应是:“这事怎么就没人管?”
新浪、腾讯等网站对近20万名网民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经常遭遇“响一声电话”,68.5%的人相信电信运营商参与了“响一声电话”的利益分成。
人们关注“响一声电话”,不仅仅因为消费者具体损失了多少钱,更在于它代表了一种趋势。与垃圾短信的骚扰相比,“响一声电话”对公众利益的侵犯程度前进了一大步。此风不刹,如何制止下一项新技术对公众利益的进一步挑战?
“响一声电话”和垃圾短信一样,都游荡在法治的边缘,令执法部门感到鞭长莫及。参与其中的电信运营商目前披露的有限信息,则让公众难以看清问题全貌,监督更无从谈起。消费者的愤怒,常常只能变成一声无奈的叹息。
信息社会是美好的,但在技术飞跃发展的同时,只有建立起能够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技术应用秩序,才能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信息化的优越性。亡羊补牢,犹为未晚。针对垃圾短信、“响一声电话”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有关各方不能再拖了。(记者张舵)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