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雪龙号”载着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员,停靠在了外高桥专用码头。历经5个月的艰辛,这艘红色的巨轮从南极凯旋,并带来了好消息——科考队员围绕南极内陆站建设选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项目、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三大主线,完成了46项科学考察和11项后勤保障工作。
目前,第24次南极考察队中的36名越冬队员仍然坚守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即将开始漫长的极夜生活。
冰穹A上历险
今天上午,科考队员们依次走下“雪龙号”,踏上码头。记者采访了几名科考队员,听他们讲述了成功背后的艰辛和感悟。
孙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也是此次内陆考察队的队长。今年1月12日,他带领队员登上冰穹A。然而,让孙波有些后怕的是,他们在冰穹A上经历了一次危机。
登顶后的第二天,孙波带领4名队员开着雪地车单车外出执行任务。他们要在冰盖最高点上,用观测花杆构建一面6000平方公里的“中国墙”,今后,我国南极内陆科考站的选址就在“墙”内进行。1月15日,在距离大本营100公里处,雪地车出现故障,电力系统完全瘫痪,5名队员被困。此时,孙波通过铱星电话,向大本营求助。正当大本营里的队员准备出发营救时,他们发现大本营只剩下一台显示不太正常的GPS,其余GPS全被带走了。此时,队员们只能祈求命运眷顾,让这台不太正常的GPS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1月15日18:30,已经“弹尽粮绝”的孙波他们突然看到了两辆卡特车和一辆雪地车,“我们得救了!”5名队员迅速跳出雪地车,挥舞着手臂叫喊。就这样,靠着这台救命的GPS,他们安然脱险,并在返回途中完成了科考任务。
“雪龙号”带回5吨南极水
对于“雪龙号”船长沈权来说,这次科考颇为特殊。沈船长说,这次出发前“雪龙号”大修,时间很紧,因此船离开上海时,除了它的主机和控制台没有故障外,沈权对船上的其他设备都心里没底。“在上海到澳大利亚的航程上,很多生活设施出现问题,我们只能一路行驶,一路维修,总算挺了过来。”沈船长说。
问起“雪龙号”此次带回来什么宝贝,沈权笑着说,没有带南极石,而是带回了5吨南极水。这些水没有任何污染,是用来给企业生产“南极啤酒”用的。
企鹅不怕人 归来不看冰
南极的景色如何?第一次去南极的华师大学生林凌有很多感受。他说,南极是地球上生态状况最好的大陆。
在南极见得最多的动物是企鹅。这次,林凌见到的企鹅基本上不怕人,而且对雪龙船、对人有很强的好奇心。它们憨态可掬,只有当人靠得太近才会匆忙逃开。谈起冰山,林凌说,天气晴朗时冰山特别漂亮。一些年代久远的冰山呈蔚蓝色,它们的碎片掉到水里,就像水煮沸了一样发出吱溜吱溜的响声,因为里面蕴含丰富的气体和矿物质。“南极归来不看冰,这话非常有道理。”林凌说。(俞陶然 曾红辉)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