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九日电 题:海南--“大部制”的先行者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三月十一日国务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披露,标志着以“大部制”为突破口的第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拉开帷幕。让海南人颇感骄傲的是,海南已经实行了二十年的“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的经验,为国家“大部制”改革提供了参考模式。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大”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二十七个。
一九八八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中央对海南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要求。据此,海南建立起独具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是省政府直接领导十九个县市,中间不设地区一级;二是省政府仅设置二十六个厅;三是努力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配置权力。
资料显示,中央政府在一九八八年初的机构精简中,把七十四个职能部门减少到六十九个,此后又逐渐增加到八十多个。而海南在同年建立的省政府,却只有二十六个职能部门,同时取消地区一级行政机构设置。
仅提及一个事实,就会明白这在当时多么超前:改革后的海南省党政机构数量只相当于其他省份的三分之一,省级机构行政官员比建省前还少一千七百人。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二十年前,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就把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合并为一个文体厅,戏称‘四室一厅’。十年前,海南又把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合并为一个厅。而交通厅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岛上的公路、铁路、港口行业归为一个厅管;两年前,着眼于海南工业的发展,在海南原有信息产业厅的基础上,又新组建了工业信息厅。”
“现在看来,所有这些积极的尝试,都和此次中央‘大部制’改革有着惊人的吻合。海南作为全国的经济特区,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迈出了特殊的第一步。”罗保铭颇感自豪地说。
海南“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的设计者之一、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认为,海南用实践证明,国家的行政开动可以极大地减少,广大纳税人的负担可以极大地减轻。
“‘大部制’的指导思想就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最重要的就是减少纳税人的负担,减少行政成本,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提高行政效率,转换政府职能,使职能更加合理,越来越靠近市场经济的特点,而更深层的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廖逊说,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解决“主人缺位、公仆越位、人大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今天,海南行政体制改革仍是超前的,但海南也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廖逊表示,国务院目前的改革方案还只是一个过渡方案,距离真正的“大部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海南应当抓住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机遇,将职能相近或交叉重复的部门进行整合,进一步精简机构,理顺关系,使体制得到进一步优化。(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