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现在多数的家属会选择把自己家里亡故的人是用保存骨灰的方式,或者是土葬骨灰这样的方式,如果是用这样的方式坚持下去,我们的空间,我们的土地还能不能够提供应该有的这种供应?
窦玉沛:应该说我们作为公墓,特别是骨灰寄存的设施,保证供应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因为我们殡葬改革的出发点是节约殡葬用地,所以说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在占地的大小,我们都是有严格限制的,比如说我们规定埋葬骨灰的单人和双人墓穴的,不能超过一平方米,埋葬遗体单人的不能超过四平方米,双人的不能超过六平方米。另外骨灰寄存的这种设施,比如说骨灰楼、骨灰墙、骨灰塔,这个寄存量是非常大的,这个不会出现这方面的短缺。
李小萌:我听到一篇媒体报导说,为了迎接第一个公众假期的清明节,很多地方都组织了活动,这些组织的活动能起到怎么样的作用,您听到一些什么样活动吗?
王国华:我听到一些,比方说我上个星期在湖北电视台做了一个节目,也有几家民政单位的、公墓单位的参加,有的是带领高校的学生到烈士陵园去进行祭拜,甚至有的到红十字会捐献遗体的人进行祭拜,有的还是把外面的农民工组织起来,他虽然不能回家,他也有过清明的权利,向他的家乡的方向鞠三躬,倒一杯清酒,这样就给农民工一个归属感,心灵的一个归属感,我觉得这些形式非常好,而且这些形式做起来既很庄严,又不落俗套,又不走形式,满足了一种心灵的需求。
李小萌:能不能避免这种组织起来的活动流于形式?
王国华:这个就是要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古代的清明节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由于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运动以来,对有些东西一概地把它作为四旧都扫掉了,有些做法现在看来是要纠正,要回归它,实际上这里头就牵扯到一个文化的问题,这种民俗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结,这里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想一个公众活动,它不流于形式,三个要素,一个能够极好地表达参与者的心愿、意愿,像我们政府把它作为公众节日,我们窦部长为了这个节日,民政部做了很多工作,应该说民政部在这方面是做了一个,让全国人民拍手称快的一个工作。另外一个我觉得要有参与的意义,有些活动流于形式,大家都不乐意去参与,那个参与的意识就是组织者要赋予这个可参与的一种内容。第三个在形式上也不能太古板,要跟现在的活动能够结合在一起。
窦玉沛:刚才王教授说了在祭扫这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实际上我们也注意到,国家有关部门为了推进清明节回归它原来的本意,是一个多元的节日,比如说文化部等单位,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还有一些诗词方面的创作比赛活动,还有的地方举办清明文艺晚会等等,我想可能今年因为是第一个法定假日,各方面都在推动清明节活动的丰富多彩,不能把它单纯地变成了一个扫墓的节日。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