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什么样的方式是既传承了文化,又符合现代文明?
王国华:我觉得这有三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说,传统的清明节是不同时代的,但是它的基本内核是首先要有一个孝敬的心,有孝道精神,有一个虔诚的心灵。第二个,也要有一个肃穆庄严的仪式,这种仪式不一定说搞得那么繁杂,应该说表现了一种对祖先,对故人的一种慎终追远,一种缅怀。第三个我觉得还应该把握它的深刻内涵,其实就是尊重祖先留下来的好的东西,让下一代人不断地记得有一种报恩的心理,知恩报答的心理,想这是一个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所以孔子说动物鸡犬有养,人合敬也,就是人有敬字,这个敬字用得非常妙,敬是敬字和遵从的意思。
李小萌:您觉得缅怀先人是一个感恩的思考过程,除了这个之外这种祭奠先人,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还包括什么?
王国华:我觉得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比方说祭奠先人,我觉得对先人创造的丰富的文化,一些好的道德规范,一些行为精神是一个继承,也觉得一种缅怀,一种祭奠也是这种精神的弘扬,能够规整社会风范,这是一种。另外一个祭奠先人可以对自己是一个自律,叫修身养性,使自己能够报家爱国,归爱乡土,过去的祭奠是家祭、公祭,家族祭和公祭结合在一起,公祭主要以皇上和官员,家是家族祭,因为中华民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乡土意识强,归根意识强,所谓树长天高,落叶归根,所谓的狐死必首丘,鸟飞故乡歇,这都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这个东西我觉得也是清明文化带给我们应该继承的一个非常好的,这个放眼四海不矛盾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能在清明文化表现得好。再一个清明对先祖的祭奠,对先人的缅怀,实际也是昭示后人,我们的先人做了这么多功德,做了这么多贡献,我们下一代人应该努力,应该勤勉,应该不断地向先人学习,还要我塑造新的文化,塑造新的社会风范和新的道德。
李小萌:其实我想清明节放假是给大家一个机会,在平常的日子里去思考死亡这个问题,因为你要到一个陵园去,或者是墓地去看这些场景的时候你会想,特别是如果以前没有这个假期,可能很小的孩子家里人跟他谈不到这个话题,现在这天放假了,小孩很可能会问,为什么这天会放假,要做些什么,让我们大家在平常日子里有一个时间点去思考死亡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王国华:这个问得非常好,其实清明节也有一个,让人们到墓地前,用一种庄严肃穆的态度,其实这个时候就是到这里来寻找人生的意义,生和死之间,所以清明节既是一个缅怀先人,追怀过去这一种人生的祭奠仪式,同时又有另外一种要是对生命的意义的探讨,这些故人曾经跟我一起战斗,我的父亲,我的爷爷,我是那么亲切,他们离开了,这个时候在这一个特定的时间您说得非常对,让他在这里,让一家人在这里来思考生命的价值,来思考生命的意识。另外我觉得是不是还有一个,要教育后人,教育我们每个人,对先祖有一个崇敬的心情,甚至有一些敬畏的心理,一个人什么都不怕了,这种人很可怕,实际我们对先祖的敬和畏,畏这是对他的美德的畏,对他做出的一个辉煌的贡献的一种畏,敬更多的是一种尊崇,一种亲近。我觉得清明节您刚才说得非常好,给了这么一个时间,让这么一个特定的时刻在这么一个主题上,事实上就是探索人生的意思,探索生命的意思,我们原来研究哲学的说,哲学最根本东西是死亡哲学,有生才有死,有死才觉得生的价值、意义美好,我想这是人跟其它动物的一个区别吧。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