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把更多的传统的节日确定为假期,为什么清明节会首当其冲呢?除了它是在4月份以外,还有什么样理由?
王国华:应该说从唐德宗开始公元790年,那个时候从八大节日,从春节是最大的节日,再就是元宵,再就是清明了,清明过后就是端午,再就是中元,就是七月半,再就是中秋、重阳、冬至,这么一个节日为什么放了七天呢?我想可能就像窦部长说的,唐德宗看到了亲民的多重意义,一个是对先人,对祖先的一种祭奠,一种缅怀。另外一个清明时节万物更新,为什么叫清明?到这个时候,是说大地所有的生物在清洁明净,为清明,清洁明净,这个是指自然之物,它本来是个节令,由原来的30个节令到24节令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另外一个意思可能说,清明更重要的是还要它欢乐的、和祥的一面,过去的清明节比今天的内容要丰富很多很多,这个可能中间还有一些原因吧。
李小萌:刚才部长说到了,今年清明节的主题是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为什么确定这八个字?
窦玉沛:我们就根据以往清明节的经验,一个清明节容易出现交通和一些防火方面的安全问题。第二个方面,清明节一方面是一些文明的习俗发扬光大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一些陈规陋俗滋生蔓延的一个时期,所以我们今年有针对性地,作为文明祭扫,主要强调要倡导人们采取我们这些健康、时尚、环保的祭扫方式,来摒弃那种比如说烧纸化钱,还有焚香放鞭炮等这些陈旧的风俗,主要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减少污染。从平安清明,主要是考虑到要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祭扫环境,来避免像交通、踩踏和火灾这样的隐患,为人们出行和祭扫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李小萌:您刚才说到一些陈规陋俗,比如说烧纸、放鞭炮,但这也算是一种传统的祭奠的方式,如果说传承文化不用传统的方式的话,容易实现吗?
窦玉沛:刚才你说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这也正好涉及到我们多年推行殡葬改革遇到的一个难题,也就是说传统的习俗与文明节俭办丧失一种碰撞,比如说就是说烧纸,有烧纸,后来就演绎成了烧一些纸人、纸马、纸汽车、纸别墅,后来又演绎到烧纸二奶,所以说这些习俗的东西跟我们要改革的东西是很难界定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认为对于殡葬改革来说,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所以有些习俗的东西要通过积极地倡导,要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也不能一蹴而就。
李小萌:王教授怎么看这种传统和现代文明之间的这种碰撞?
王国华:我觉得这里要从两个角度来讲,有的东西是属于封建陋俗,清明有几千年历史的民俗节日,它里头有很多很好的,也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不科学的色彩、违背人性的一些色彩,但是像烧二奶,烧百万英镑,这个应该不属于封建迷信,应该说这个是一些恶搞,是现实生活中的有一些人,他又不了解过去我们祭祀祖先的那种礼仪传统,我们的传媒和过去的学者又没有认真研究和传播,想当然就把今天时尚的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当作他表达孝心,所以我觉得一个要划分,什么是封建迷信,什么是传统习俗。我觉得封建迷信跟传统习俗应该有一个最低的底限,这个底限恐怕一个是看它有没有科学精神,在现在科学很昌明的时候,很多问题都能解释,他还在讲神、鬼、地狱、来世。第二个,看他尊不尊重人性,有的那种祭扫的方式、祭奠的方式是虐待人性的,是自残,或者是残他的,实际比如一跪跪72小时,三四天不睡觉,这好像就表现对先人的一种尊重,这些都是一些陋俗。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