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明节,众多北京民众前往八宝山公墓祭奠亲人。交通部门表示,清明节当日是民众祭扫的最高峰,仅八宝山地区,祭扫人员就突破10万人。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4月4日上午,戊子年首届洛带客家清明祭祖祈福节祭祖大典,以客家人最原始的祭祖仪式在“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隆重举行。图为主祭颂读祭文,感恩追思,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中新社发 杨杰 摄
|
4月4日清明节,众多北京民众前往八宝山公墓祭奠亲人。交通部门表示,清明节当日是民众祭扫的最高峰,仅八宝山地区,祭扫人员就突破10万人。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4月4日上午,戊子年首届洛带客家清明祭祖祈福节祭祖大典,以客家人最原始的祭祖仪式在“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隆重举行。图为主祭颂读祭文,感恩追思,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中新社发 杨杰 摄
|
中新网4月4日电 4月4日,中国迎来法定节假日调整后的第一个清明小长假。在这一天,中国各地都迎来祭扫的最高峰。官方在强调安全的同时,亦大力提倡文明祭扫新风尚。媒体亦提醒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法定节假日的含义,掌握加班工资的计算标准及方法。[详细报道]
检验立法宗旨能否实现
中国首次把古老的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这受到了都市年轻群体的欢迎。据媒体调研,逾三成的年轻人会选择在这一天踏青,并有近半数人选择在这一天祭奠先人。在清明放假迈出小步的成功后,令社会关注的是,这个东方人重注的传统节日能否保持应有的内涵。有学者指出,今年的清明节休假,是对这次法定节假日制度修订背后所体现的弘扬民族文化、回归传统价值这一立法宗旨的首次检验。[详细报道]
各地民众祭拜先祖出现客流高峰
今天是中国第一个法定节日的清明节,中国各地民众祭拜先祖,交通出现客流高峰,城市的公墓更呈现人群爆满现象。[详细报道]
民政部清明节办公室估计,清明假期首日全国群众祭扫总数超过1亿人。该办公室预计,明后两天祭扫人流和车流将有所回落,但依然提醒公众注意出行安全,文明祭扫,防止因不文明的祭扫方式造成火灾等安全隐患。 [详细报道]
北京天气风和日丽,市民纷纷外出扫墓祭拜先祖,交通呈现客流高峰,公交、卫生等部门严阵以待,确保市民祭扫出行安全有序。[详细报道]
上海持续攀升的清明扫墓客流在四日清明节这天迎来最高峰。清晨六时刚过,沪宁、沪嘉等高速公路收费口车辆长龙已超过两公里,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的路口免费放行,加快出城车辆通行速度,增派警力维护秩序。[详细报道]
深圳口岸出现大批返乡祭祖的港澳旅客和利用三天假日赴港澳出游的内地旅客,口岸客流量较平日大幅增加,出现双向高峰。据深港节日过境小组预测,清明节当天,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将达到六十三点三万人次。[详细报道]
还原传统+祭扫新方式
成都市民追索着被人们淡忘的清明习俗,以一系列活动还原清明节的本意。载有清明典故的文化墙,孝道文化公益主题展示,清明节诗歌赏析,传统祭祀文化演出,民间辟邪祈福表演,吸引了此间不少市民的眼球。4日上午,以“沿袭千年传统,恢复清明习俗”为主题的“清明文化周”活动在极具川西传统民居特色的成都文殊坊展开。[详细报道]
又逢清明时节,江西南昌的天空飘起了纷纷细雨,仿佛为了营造古诗中的意境。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年,越来越多的江西人用一束束鲜花取代了一叠叠纸钱,用一行行思念的话语取代了一阵阵喧嚣的鞭炮,江边撒花、网上祭奠等“绿色祭祀”方式正在成为人们撒播“绿色思念”的新潮流。[详细报道]
旧习俗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墓前,焚化纸钱,为坟墓培新土,再折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但随着近年来各种新型安葬方式的出现,扫墓方式也多样起来。在南京就出现了多种祭扫方式,但都共同寄托清明哀思。[详细报道]
“扫墓经济”引思考
如今,天价墓地在各地几乎普遍存在,一平方米动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价格令人瞠目结舌。不少地方“富不富,看坟墓”的“价值观”,几乎让普通百姓“自惭形秽”、“愧对先人”了。有业内人士介绍,殡葬业收费主要包括基本殡仪服务、自愿服务、丧葬用品和墓穴、格位四个项目。通常所称的“暴利”是指丧葬用品项目和墓穴、骨灰盒格位项目。 [详细报道]
“扫墓经济”将在为期三天的清明假期中出现怎样的井喷,商户、景点如何从中切取更为丰厚的蛋糕,似乎已成时下的焦点。“别这么狂热地去核算所谓扫墓经济对苏州商贸的拉动,请大家多冷静地思考自己能为子孙后代做点什么!”这是横泾尧南墓区的清明感受,也是这个清明节留给苏州的深思。“争取用二十年的时间,让墓区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苏州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表态。来自苏州民政局的消息称,苏州已全面叫停“活人墓”,让“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不再出现。[详细报道]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