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府组成人员“集体卧倒”重新公推公选,16名局座候选人演讲答辩会电视全程直播,这两件新鲜事使南京干部制度改革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近年,南京大胆进行干部制度改革,纳入公开选拔范畴的岗位数量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民主度、透明度和公正度位居全国领先水平。从伯乐相马向马场赛马的转换过程中,南京官场的心态已悄然生变:“跑民”变得越来越重要。
上任后,肯定要考虑怎么逐条兑现,让上上下下都满意。老百姓如果有意见,每年一次的行风评议就难过关,“现在谁还敢对批评与监督无动于衷?”
———劳动局局长人选刁仁昌
由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官,使跑官成本大大增加。要想晋升,应该更多考虑的是怎么做好工作,完善自己,而不是花费大把时间与精力搞好人际关系。
———药监局局长人选胡万进
1 南京的大动作
公开选拔干部,南京于1995年开始试水。但让市政府47部门一把手“集体卧倒”,主要由选票决定哪些人留哪些人走哪些人进来,在南京还是第一次。一下拿出所有局级岗位进行公推公选,从全国范围来讲也很少见
3月27日上午8点,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许益军早早打开电视,等待一个特殊的节目。两天前,他看报时得知,16名候选人将轮番登台演讲答辩,竞逐南京市劳动局局长等4个局级岗位。而整个过程,会在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
候选人演讲答辩,是南京市新一届政府公推公选政府组成人员的一个小环节,但因为要同步走上荧屏,小环节变成大亮点,让许益军感到新鲜而期待。作为学者,他还在意,“如果我来给打分,哪个最好哪个最差?”
到底哪16人能走上演讲答辩台,决定性时刻发生在上个月。
2月26日,南京举行全市干部大会,与会者包括南京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出席过党的十七大和江苏省十一次党代会的代表等,共300多人。会上,人手一张选票,选票上有51个“填空题”:填写51个部门区县一把手的推荐人选,其中包括南京市政府47名组成人员人选和4位区(县)委书记人选。
51个职位的备选者都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在职干部。据南京市委组织部黄楚中处长介绍,任职两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5岁的市管副职和年龄不超过57岁的市管正职都在备选名单之内,有几百人之多。
公开选拔干部,南京于1995年开始试水。但让市政府47部门一把手“集体卧倒”,主要由选票决定哪些人留哪些人走哪些人进来,在南京还是第一次。一下拿出所有局级岗位进行公推公选,从全国范围来讲也很少见。这,是南京市新一届政府公推公选政府组成人员的另外一个亮点。
投票开始前,刚上任的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强调了5条选人导向:谁的德才素质更好,谁更公道正派埋头苦干,谁更符合领导岗位的要求,谁能更好地完成使命,谁能带领干部群众把一方事业发展得更加红火。“把有问题的干部选拔上来,是失职;没有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上来,同样是失职。”
朱善璐话音不高,但说得坚决。
朱善璐,今年55岁,辽宁锦县人,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海淀区和市委工作。到南京之前,他任北京市委教卫工委书记。
低调,是朱善璐给南京官员留下的第一印象。
2月15日,朱善璐出现在南京郊县工作会议上,那是他作为南京市委书记首次公开亮相。
“给我的稿子写得不错,有大段的论述,但我就不读了。”最后发言时,朱善璐多次说自己还是学生,初来乍到,需要学习。讲话结束后,他起身向在场的郊县干部深鞠一躬,“谢谢大家,我们继续努力。”
公推公选南京市政府组成人员,是朱善璐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在他看来,要想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必须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尽量实现组织认定与群众认可的统一。
官方消息称,投票结果显示,现任局座得票都比较多,没有遇到副职干部的有力挑战。南京市委据此研究决定,除个别正常退休者外,绝大多数局座还会被提名,或者留任或者平调,出现空缺的劳动局、药监局、旅游局、市级机关事务局四局一把手,从得票较高的16名副职干部中再次筛选,每个职位4名候选人。
上电视演讲答辩,是给16名候选人设定的一场大考,“考官”是坐在台下的100多名来自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会等单位的代表。
根据规则,每位候选人发言10分钟,其中5分钟是演讲,5分钟回答代表提问。演讲答辩结束后,代表当场对各职位候选人进行名次排序,把结果填写到测评排序表上,投入票箱。根据投票情况,每个职位各淘汰一个人,然后交由市委常委会和市全委会进行差额投票,最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2 革新已成传统
回望南京的干部制度改革,基本的发展脉络是:拿出更多的更高的领导岗位更民主、更透明、更公开地进行选拔,从伯乐相马变为马场赛马,从“靠人管人”转向依法管人、制度管人、机制管人
3月29日早上,许益军习惯性地打开电脑浏览新闻。这时,“南京4局长人选出炉”的消息已经挂到各大网站: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演讲答辩中排名靠前的刁仁昌、胡万进、曹永林和杨学鹏四位胜出,分别成为市劳动局、药监局、旅游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4个局长职位的人选。年轻,是这4人的共同特点,平均年龄41.8岁。其中,胡万进是唯一的党外人士。
“这个结果,和我的预料完全一样。”许益军是把直播从头看到尾,边看边掂量哪个候选人更好,“说实话,他们表现得都不错,超出了我的想象。”不过,仔细分析,在施政纲领、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还是有差别的。
这个结果,对许益军是有说服力的。而选出人民满意的干部,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正是南京高层领导决定电视直播演讲答辩会的初衷之一。
在南京,这场演讲答辩会的电视收视率有多高,目前还没具体统计。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市民,只有一位看过。不管是看过的还是没看过的,都觉得“播总比不播强”,是个大进步。
不断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在南京有良好的传统。而这种传统的建立,与李源潮在江苏时的执政理念与铁腕风格密不可分。
2001年,身为江苏省委副书记的李源潮兼任南京市委书记。当年年底,南京市公开选拔市政府秘书长、市计划发展委员会主任等。拿出正局级领导岗位来公开选拔,在南京是头一回。
在此之前,李源潮已在省里烧过一把火:2000年年底,出任江苏省委副书记不久,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
在李源潮看来,究竟怎么选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不行;单靠伯乐相马,单纯由人来管干部、用干部也不行;只有依靠完整、有效的用人机制,才能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同时有效遏制干部蜕化变质。
而改革干部制度的终极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李源潮在江苏7年,这一思路贯穿始终。
李源潮改革干部制度的最大手笔,当属“万人机关评议活动”:2001年底,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市民等共计11000多人,对全市88个局级机关进行民主评议。排在末位的市容局和房产局“一把手”,双双被免职。
有评论认为,规模浩大的“末位淘汰”行动,其力度和广度在新中国是第一次,搅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池春水。
这一做法,被新华社列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民主政治新篇章”的典型事例。不同级别的政府代表团陆续涌向南京取经,“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很快走出南京,走出江苏,在湖南、重庆、安徽、广西等多个省市自治区落地生根,并衍生出“万人评行风”、“万人评医院”、“万人评工商”、“万人评公交”、“万人评学校”、“万人评环保”、“万人评窗口”等系列活动。
“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在南京已成为一项制度,每年年底进行,目前共有7次。后6次评议活动渐趋温和,对排名最后的部门一把手的“惩罚”是“诫免谈话”,宣传的重点由哪个是倒数第一变为哪个是正数第一。
李源潮升任江苏省省委书记后,把他在南京市积累的经验带到全省,举行“万人评议省级机关”活动:被评议单位为省级机关厅局级单位、部分中央部门管理单位,共82个;评议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
在李源潮的推动和带动下,南京干部制度改革大步前进:
2002年,首次公开招聘16名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管理者;
2003年,首次公推公选白下区和雨花台区区长;首次进行市区县联动公选,选出包括9名市管领导职位在内的65名干部。
2005年,市区县再次联动公选,选出包括21个市管领导职位在内的107名干部。
今年,政府组成人员“集体卧倒”重新公推公选,其中4个岗位的14名候选人上电视“竞选”。
……
回望南京的干部制度改革,基本的发展脉络是:拿出更多的更高的领导岗位更民主、更透明、更公开地进行选拔,从伯乐相马变为马场赛马,从“靠人管人”转向依法管人、制度管人、机制管人。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