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后步入政坛
1995年,张平被选为山西省青联副主席。“青联副主席通常不驻会,张平担任副主席的5年内,除了参加青联内部正常的会议与社会活动外,基本上少有具体的工作。”一位熟悉张平这段工作经历的人士透露。
担任青联副主席期间,张平笔耕不辍,1997年8月创作了他最重要的作品《抉择》。“记得有段时间许久没有看见他,突然有一天在楼下遇见他,整个人瘦了一圈,一问才知道写完《抉择》初稿后身体就撑不住了,在医院躺了一个月。”
在聂翠青眼里,“张平很爱干净,逢年过节都带着儿子擦玻璃。兴趣也很广泛,能下厨做饭,乒乓球打得不错,还爱在小区门口和老年人下象棋”。
《抉择》出版后的1998年,张平被选为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从此正式步入政坛。
2000年,据《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上映,该小说也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张平的名气更大了。“他的美誉度与知名度迅速在社会上形成蝴蝶效应。”一位文学评论者说。
2001年,对张平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先是被任命为民盟山西省委副主委,同年12月又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其实这些职务与他此前担任的青联副主席一样,没有具体实在的工作,也无法进行一些开创性的举措。”一位知情人士说。
当选副省长
2003年,张平全票通过被选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与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韩石山,以及研究自己作品的杨占平成了同事。“我与张平交往多年,他谦虚和蔼,从不居功自傲,在他身上,找不到有些作家惯有的毛病。”杨占平说。
在韩石山印象中,张平交友甚广,文化界的朋友自然不在话下,此外还有企业界、政府高干等人士。“他是性情中人,人缘好,许多人都愿意与他交往。”
据韩石山介绍,张平来作协后,与作协党组书记李福明、副书记杨占平一道促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将停办了二十年的赵树理文学奖重新恢复,二是积极为山西省作协下属的《山西文学》《黄河》两份文学杂志争取办刊经费。
张平与作协两位书记极力向财政争取到了20万元的办刊经费。韩石山认为,伸手向财政要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不是张平牵头出面极力争取,杂志社的日子实在难过。
工作之余,张平历经三年潜心创作,于2004年春天推出了长篇小说《国家干部》。
4年后,张平当选山西省副省长。韩石山认为,张平不是以行政政绩突出而被提拔,他是以过硬的作品说话,以社会名望感召大众,再加上他民主党派人士的身份。 (卜昌伟)
张平:工作中会自觉反腐
2008年1月22日,山西省作协主席张平当选为副省长,这位“反腐作家”走入政府官员的行列,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全国两会期间,来找张平采访的记者不少,几乎都被他婉拒。这不是张平的刻意低调,忙碌的工作已让他无暇顾及其他。
在等待了10天之后,张平终于用难得的“闲暇”时间向记者讲述了三重角色带给他的感受。
委员张平
携民生提案参加两会
记者:今年是政协换届之年,作为老委员,在过去你曾提出取消期房销售等一系列与民生相关的提案,今年你又带着什么提案上会?
张平:今年的提案比去年少一些,但仍然是关于民生的,比如教育问题,物价问题,如何满足百姓文化需求的问题,还有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
记者:过去我们知道你,是因为《法撼汾西》、《抉择》、《国家干部》等反腐题材作品,而现在,就任副省长使你在公众眼中又多了一种身份,这种身份的改变给你带来的变化大吗?
张平:其实我刚刚接手工作,还没有实质性的更深入更全面的感受和体验,但变化还是有的,看问题同过去肯定不一样了。首先对政府工作的辛苦忙碌有了深刻体验,工作量实在很大,只要你想干事,想干成事,那就会没完没了,没白没黑。我是个副省长,都忙得吃不消。有时候我想,假如要是让我当了省长,肯定无法胜任,太忙了,太累了,一堆一堆的事情,一片一片的难题,要有魄力,要有原则,要有丰富的学识,要有广博的经验,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作家政府任职有很多
记者:由专业作家转变为副省长,这种情况在中国可谓凤毛麟角,作为一名以民主党派身份进入政界的文人,有人评价,这体现了中国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种创新,你是否也是这么看?
张平:民主党派到政府任职早已成为一种大面积的、普遍的政治架构。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即使是作家身份的干部也有很多,并不少。
记者:决定你任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你之前作品的影响力,还是你作为民主党派负责人、作协主席等社会工作的经历给你提供了这种转变的可能?
张平:各种原因都有点吧。现在干部任用有周密而严格的选拔机制,要经过长期观察,广泛推荐,层层了解,层层把关,凡是与你工作有关的单位都要去调查考察,最后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才能做出决定。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