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笔者刚到北京时,看到许多马路的两边有“孔府家酒”的广告。据说山东某地方官员在海外见到了孔府嫡传后裔孔德成先生,奉送两瓶“孔府家酒”,没想到老先生却而不受,说孔府没有这种酒。孔子那个时代,自然不可能喝过那种蒸馏酒,连近世的孔府后裔,也没喝过那种酒,但不妨碍商家以孔府的名义赚钱。
再过多少年,人们还会怀念孔子,也会知道孔府孔庙孔林,可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孔府家酒”呢?商家用这个点子赚钱,犹可理解,只要没有提出商标异议就行。可如果某些地方政府要以孔子的名义,“中华文化标志城”,圈钱圈地,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作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决策,即便是力图“维护传统文化”、“尊重孔子”,它也不能取得天然的合法性。
如果没记错的话,前两年,“孔子标准像”出台,成为坊间的笑料。但如果在曲阜、邹城之间的“三孔”核心景区附近,斥巨资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其后续影响会比出台一张“孔子标准像”要大得多。对几个人认定的“标准像”,人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可景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如果被破坏,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在曲阜开建这个项目,不但不能违背《文物保护法》和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不能违背“三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的承诺,作为政府主导的一项重大建设项目,还要有充分的民意支持。这种民意不能仅仅是曲阜和山东的,还应是全国的。因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三孔”已不属于哪个地方所有,而是属于全中国甚至全人类。据报道当地政府不但要从地方财政拿出巨资,据说还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要花纳税人几百亿的工程,至少应该提交全国人大讨论。
如果有哪个企业,只要股东不反对,只要符合环保和土地诸方面的法律法规,在远离“三孔”的地方花钱盖这么一个文化标志城,作为一位旁观者,我只能笑其钱多得没法花。可拿国库的钱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附近搞建设,包括笔者在内的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有资格表示自己的意见。
孔子一生俭朴而低调,他说过:“奢而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奢侈使人不逊,容易趾高气扬,节俭使人固陋,短见识。但与其不逊,宁可固陋。如果孔子地下有知,看到以他的名义花几百亿的奢华行为,会不会再说一句“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明代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从各地找来名贵树木植在陵墓周围,而有孔林。这种对先哲非常环保的纪念方式,至今也不过时,不妨当地政府效仿之。
各地经常出现破坏文物的情况,而今,孔林附近又将大兴土木。如果为了利益,什么都能为我所用,不管多么宏大的设计,都与文化无关,也与尊孔无关。
□十年砍柴(北京 作家)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