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
3月11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 题: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三从四得五利”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今天在人民大会堂揭开神秘面纱。与历次改革相比,调整变动十五个机构,撤消四个正部级机构,组建五个新机构,是其表层不同之处;细读方案,可发现本次机构改革涉及的范围之广、层次之深、力度之大为历次之最,其特点可概括为:三从四得五利。
——从扬汤止沸到釜底抽薪
以往的机构改革多属数量增减的“外延型”改革,难脱“膨胀—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是次改革转向“内涵型”改革,由历次修补旧体制的“扬汤止沸”阶段,走向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的“釜底抽薪”阶段,将精简机构与法治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民主治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改善民生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新潮流。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说明改革方案时坦承,虽多次改革,“目前有些方面仍然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政府的无限权力曾成为步入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障碍,本次方案首次明确提出,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改革。这就要求由“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型。
——从行政民主到政治民主
机构改革后,可以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本次改革方案还首次明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达到上述“三从”,还需有“四得”:说得明,改得稳,推得动,想得开。
机构职能说得明——宏观的归宏观的,微观的管微观的。例如发改委将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卫生部则明确需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方案中还指出,坚持一件事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
循序渐进改得稳——方案指出,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充分利用当前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又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潜在风险,循序渐进,不毕其功于一役,有的可适当过渡,有的可在集中改革后根据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自上而下推得动——方案中提出的目标是,到二0二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表明并不认为这次改革可以彻底解决问题而一劳永逸。方案提出的改革措施,目标明确,自上而下,由易到难,稳扎稳打。对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并不急于求成,方案要求除中央原则要求上下对口外,地方政府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设时间表。
舍得之间想得开——本次改革除国务院调整变动十五个机构,撤消四个正部级机构,牵涉多方利益,走得出走不出,想得开想不开,放得下放不下,舍得舍不得……不过都是一念之间。可以想见改革压力之大,阻力之大。这就要求涉及的部委舍得之间想得开,一切从大局出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深化改革”。
综观本次改革,还有“五利”:最大的特点是利于改善民生——组建交通运输部有助解决“出行难”,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助解决“就业难”,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助解决“住房难”,整合后的卫生部有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食品安全问题,件件关乎民生,条条呼应民众诉求;另外“四利”分别是: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利于理顺部门关系,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利于节约行政成本。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