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0日电 题:山西平定“乡村三法官”深山探寻“无讼格局”和谐之路
作者:任丽娜 岳万科 李刚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7万余人口的法庭,去年全年受案竟然不足30件,辖区内几乎已实现一种“无讼格局”。
记者曾两次到这里法庭采访,碰巧两次都遇见有人给法庭“送礼”,一次是柏井镇的卢老汉送去几十穗嫩玉米,一次是东回镇西回村的小张送去了一袋子鲜豆角。看到“送礼”的人如此多,记者便走进乡村,和村干部们攀谈起来。
田计罗是阳泉市人大代表、山西省特级劳模、平定县东回镇西回村党支部书记,从他那里得知,附近乡村的群众都和法庭的关系非常融洽,那些“送礼”的并不是案件当事人,而是家里或邻里出现纠纷后,得到过法庭及时教育调解,减少或避免了不必要损失,心存感激的普通农民。
近日,我们再次来到东回法庭。眼前一组数字让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2005年法庭全年受理案件58件、2006年42件;2007年法庭全年受理案件29件……受理案件全部审结,案件执行率90%,诉外调解案件成功率达到100%……
一个辖区内2个乡镇,79个行政村,7万余人口的法庭,全年受案竟不足30件,辖区内几乎已实现一种“无讼格局”,这似乎让人有点不可思议。
纠纷现场设教室让群众受益更多
山西阳泉平定县东回镇人民法庭始建于1985年,是山西省最东部的一个法庭。由于东回地区地处偏僻,百姓法律意识淡漠,所以大多数人有纠纷却不愿意打官司,往往通过非正常途径解决,有的甚至演变为刑事案件,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
针对这种情况,平定县法院和东回镇法庭,以前也采取过一些诸如减免诉讼费用、设立巡回法庭等办法欲求解决,但收效甚微。为了彻底杜绝这种情况,2004年初,法庭决定在辖区内通过法官“包村划片,进家串户”,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全力展开“法制教育村村通工程” 建设。
2006年秋天的一个上午,东回法庭正在辖区的前黄安村举办当年第二期人民调解员法律知识培训,突然听在场西回村的调委会主任耿金芳反映说,他们村的两户人家因为宅基地纠纷闹了近10年,村里和镇里调解多次,两家也签过多次调解协议,可次次签、又次次反悔,听了耿主任的反映,庭长贾力感到,宅基地问题是当地农村普遍存在,且经常发生的一种纠纷,于是,他们3人一合计,下午就把课堂从前黄安村搬到了10里之外的西回村的纠纷现场,引来附近许多村民都去旁听。
信访办旁设调解室让政府麻烦更少
近几年,一提起信访工作都说是天下第一难事,可记者在山西阳泉市平定县柏井镇采访时,镇长路海平却说:“信访工作的确难做,可自从法庭在镇上派驻了指导人民调解办公室以后,办起这第一难事来,可比原来轻松了许多。”
说到指导人民调解办公室,这是平定县东回法庭工作的一个大胆创新。由于东回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法庭的特殊地理位置,老百姓有诉讼需求时,来回至少就是一天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庭长贾力和时任柏井镇镇长的张石明,决定在柏井镇派驻指导人民调解办公室。指导办由东回法庭的卢万昌法官和一名书记员组成,负责指导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工作,并代为立案、收取诉讼费。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临时组成------巡回法庭,对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明确,基本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进行简易程序审理,实现就地立案,就地办案、就地结案。
面包车里设办公室让法庭效率更高
在东回法庭的3名法官中,庭长贾力、副庭长周志军都住在离法庭40多里外的县城,法官卢万昌虽说就住在附近的柏井镇,可离法庭也有近15里的路途。长期回不去家,法庭自然就成了家,顺其自然,法庭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时不时地充当办公室的角色。
在东回法庭的面包车里,不仅可以找到圆珠笔、笔记本、笔录纸等办公用品,而且,还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法律书籍。
东回法庭的面包车,在柏井、东回两镇就成了一个流动的法庭,哪里有诉求,他们开向哪里,何方有需要,他们就驶向何方,几年间,3名法官在农民的田间地头、在百姓的灶前床边,调解了无数的纠纷、审结了近百起案件……
我们问过贾力庭长,在法庭干这几年有什么体会?贾力说,就是觉得越来越不象个法官,更不象个庭长,而一天比一天象个农民了……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