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6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发表了六年来第三度对台政策讲话,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重视和关注。这次讲话表现了足够的自信,势必会产生震撼作用。
文章说,这次谈话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台湾选举在即,蓝绿阵营推出的“入联公投”、“返联公投”将捆绑推行,结果将难以预料。这是北京将台海关系视为“高危期”的主要理据。胡锦涛的讲话,是一种柔性诉求。这种柔性诉求充分展示了胡锦涛主政以来,对台政策“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的特色,显示出在台湾内部政局变化多端,“大选”结果难以预料的情况之下,北京已占据战略制高点,因而有了底气十足的大气度。
人们注意到,胡锦涛当日有关“曾经从事过台独的工作或者曾经对台独抱有过幻想”的人士的发言。他指出:“只要他现在改变了看法,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这样的人,大陆方面也是欢迎的。”据报道,此言一出,即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热烈掌声的回应。在场的台湾媒体记者认为,这是胡锦涛今次发言的重点和新意所在。这段话语具有很强烈的针对性和震撼性是无可置疑的。
文章说,资料显示,类似的话语,曾经担任对台领导小组核心成员的钱其琛也说过,但胡锦涛表述得更完整、更清晰度,表明这已经成为中共对台政策的既定立场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们相信,胡锦涛这次对台政策发言,倘若能够完整无误地在台湾传播,势必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政治功效。至于是否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台湾内部政治,我们无法确定,但肯定能引起一般民众以及“陈水扁当局”之外的泛绿主要人士的反响。只言片语的摘取,很难达到上述的功效,但能完整获得胡锦涛讲话全部内容的人士,肯定会进行诸多思考。
文章认为,没有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积累的成就,没有因此而形成的综合国力,没有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影响力,没有三十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以及对台决策运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没有确立和营造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态度,没有对台湾政治社会发展变化的了解和掌握,那就很难有如此稳健沉着的表现。
文章说,极端台独势力的缄默不语,似乎只有两种可能:个别人的极端立场不可能因为胡锦涛有关回头是岸、既往不究话语而在一夕之间改变;多数人在无法完整获得信息之前,也很难在只言片语里得到启示。无论民进党是否持续执政,有“陈水扁当局”被极大限度孤立在先,有曾经从事过“台独”工作或者曾经对“台独”抱有幻想的人在修正立场之后获得了北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眷顾,胡锦涛的这次讲话势必会在相当长时期里发生功效,所以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有这样的包容力和宽度,突破两岸政治僵局还是可以期待的。(陈子帛)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