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两会”召开在即,民众在天安门广场凝望彩旗飘扬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对全国“两会”寄予厚望。 中新社发 张宇 摄
|
3月1日,“两会”召开在即,民众在天安门广场凝望彩旗飘扬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对全国“两会”寄予厚望。 中新社发 张宇 摄
|
每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民众都会有许多期许。和往年一样,有关教育、医疗、社保,房价、物价等民生问题,在今年依旧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人们期待有更多利好的政策和信息从两会中传出。此殷殷希望,诚所谓“民生焦点尚多,两会仍须努力。”
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进步,比如免除了乡村义务教育的学费。据称,2008年在财政收入进一步好转的情况下,将免除城市义务教育的学费,实行城市的义务教育免费。但这仍不足以改变中国教育投入整体不足的实质。与此同时,体现在不同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差异,同样需要积极面对。中国不仅需要有穷人教育学,更要有有理想的“公平教育学”。
住房问题同样需要答案。近几年来,房价更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话题。当调控一次次变为“空调”,当房价偶尔微调变成“假摔”,有人为赚得盆满钵满眉飞色舞,然而对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来说,高房价成了破坏他们人生幸福的一大祸害。毕竟,在转型社会里,对每一个具体的公民而言,房价是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然而,医患纠纷以及许多人“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的残酷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回到医改本身。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有关养老方面的制度性缺陷,更令人警醒。经济学家早就注意到,导致中国经济“双顺差”弊病的原因之一,便是社保体系的严重缺位。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名副其实的社会保障体系早日建成,不再做两会上的“留级生”。
GDP和CPI都在涨,工资是不是该涨了?中国社科院2008年社会蓝皮书公布了两组数字:我国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从2003年以前的50%以上,下降到2006年的40.6%;与此相反,资本回报比重从以前的20%,上扬到2006年的30.6%。这意味着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得趋于下降,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利润侵蚀工资”现象正在发酵。应该说,这两组数字也是十七大明确要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重要背景。因此,在控制通胀和经济过热的同时,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一日不可松懈。
正是这一份份热忱的期许所聚合的民意,成为两会解决上述问题的力量之源。
与此同时,尽管在谈到民生问题时,人们多寄希望于政府有所担当,但这并不意味着解决民生问题,都要仰仗政府的亲力亲为。为此,社会更应有大作为。在一个希望在前的社会里,政府当追求“责大权小”。所谓“责大”,就是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政府要担起更多的民生责任,让生活于底层者不因时代迁延而被抛弃,即使是最穷的人也能享受医疗、教育和住房等基本权利;所谓“权小”,就是政府应该谦卑地使用权力,而且充分放权,使社会有尽可能多的自由去创造财富和享受生活,让个人和家庭有机会通过独立或者合群的奋斗,直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并间接从整体上促进全社会民生的改善。中国社会在三十年改革开放中所获得的成长已是明证。
简而言之,为建设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新社会,政府因其权力必须担起守卫民生的责任,而社会因其权利必须享有改善民生的自由。惟有二者共同努力,方可能促成中国民生问题的通盘解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