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中国甘肃乡村里的留守儿童。在21世纪初的中国,“留守儿童”群体备受社会关注。 中新社发 杨可佳 摄
|
2007年1月,中国甘肃乡村里的留守儿童。在21世纪初的中国,“留守儿童”群体备受社会关注。 中新社发 杨可佳 摄
|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七日电 (记者 王岩)中国全国妇联二十七日发布了《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各年龄段农村留守儿童均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由于各自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农村留守幼儿来说,得不到足够时间的母乳喂养、缺少父母亲情呵护与亲子交流及较少接受正规学前教育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报告建议强化留守幼儿的免疫和保健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等适合农村学生需求的教育管理模式。
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缺乏、寄宿制教育需加强和规范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面临困难是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全国妇联负责研究所政策法规室主任蒋永萍建议,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等适合农村学生需求的教育管理模式,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监护网络,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平等享有教育资源和服务。
超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大龄留守儿童也面临两难。父母流动对学业完成具有一定影响。大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大幅下降,辍学比例上升。初中阶段后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城就读和继续升学受到一定限制。同时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学历上处于劣势,多数农村大龄留守儿童只能进入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子承父业或延续低层次就业和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低、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
近年来,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有曝光,而家庭、学校及社区往往缺乏对留守女童的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大龄留守女童的性侵害问题值得关注。” 蒋永萍说。
蒋永萍建议要发展农村和城市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村大龄留守流动儿童创造更多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性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女童性安全防范意识,强化留守儿童父母、农村社区对留守女童的监护责任。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