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扬州2月27日电 题:“平安建设”已成为扬州百姓最为认可的品牌
-----专访扬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卫庆
记者 崔佳明
“平安是老百姓重要的幸福指数之一,人民群众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幸福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没有安全的社会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政绩之一,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而不能建立安全有序的社会秩序,那就不能说有政绩。”扬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卫庆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陈卫庆首先为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这组数据表明扬州政法综治部门在为扬州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去年,全市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百分之四十;共破获现行案件一万二千三百九十七起,破案率为百分之四十九点一,其中破获八类案件四百起,破案率为百分之九十点五,发生的四十八起杀人案件全部破获;共立可防性案件九千八百七十四起,同比下降百分之二点三;二十五周岁以下犯罪嫌疑人同比下降百分之十八点一,其中在校生犯罪同比下降百分之四十点六;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例重新犯罪,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已连续八年控制在百分之三以内。此外,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已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一百二十九件一百三十四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四千七百万元,同比上升了百分之三十二点八;法院通过调解办结的民事案件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他说,全市基本形成了卡口堵控、社区防控、街面巡控、农村守控、阵地管控、水域联控、科技导控,公秘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衔接的城乡“大防控”格局;并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爱工程”建设、技防乡镇(街道)建设、城区社工服务中心建设和基层系列平安建设作为深化平安扬州建设的重点项目,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达标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平安扬州”的建设,使“平安扬州”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探索出一系列社会综合治理新模式。
“平安就是方方面面平平安安,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和谐,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安居乐业……”在陈书记的眼中,平安意味着一种责任;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说,平安体现着一种形象和竞争优势,令人欣慰地是,“平安扬州”的建设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调查显示,二OO七年,扬州百姓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为百分之九十七点八一,已连续五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平安扬州”正成为扬州的一块闪亮招牌。
“建设平安扬州、创建最安全地区”陈书记信心十足地说,我们的城市监控体系非常完备,几乎覆盖了整个城市。严守“平安扬州”的天罗地网,让犯罪分子不敢到来,来了就逃不掉,把扬州真正建设成为犯罪分子的高风险区、高代价区,真正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区、放心区。
“这几年我们在平安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但是与群众的希望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每天都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陈书记坦言,近年来,在“平安”的护驾下,扬州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以民生为主体的社会内部矛盾不断增多,这些矛盾大多以利益冲突为主要特征,单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传统社会矛盾调处方式很难奏效。扬州市领导借鉴中医“上工之术”-- “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取得很好的成效,值得推广。
陈卫庆认为,“平安扬州”建设重点在基层,加强乡镇街道维稳综治机构、公安派出所等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是“平安扬州”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现阶段的矛盾纠纷,大多数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化解这类矛盾纠纷的关键在预防。
谈到民生问题的时候,陈书记说的最多的是要善待我们的百姓,要让百姓有事有话有地方说,让老百姓从我们承办的每一起案件、接待的每一次申诉、化解的每一起纠纷中,感受到可靠的安全保障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公正执法,就难以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我们一切政法工作的生命线。
建设平安扬州最大的特点就是扬州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并且把老百姓对平安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平安建设工作的唯一标准。
今年是我国大事要事比较多的一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既是新背景、新任务、新形势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期待。他说,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积极排查化解每一起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好各种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调动了全民的主人翁意识,整合了各类资源,畅通了各种渠道,建立健全了可行性强的措施,和社会经济发展这个大局有机结合了起来,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为全国“两会”和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作出应有的贡献。(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