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的经济困境
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南街村的问题也与自身的经济状况相关。
在1984年重归集体之后,南街村曾爆发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到1997年时,南街村实现了历史上至今未曾超越的高峰:年产值达到17亿。
南街村企管处主任张盘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南街村集团一共拥有26家企业。王宏斌将之称为一条龙的循环生产体系:南街村的龙头企业是方便面厂、食品厂、啤酒厂、麦恩食品有限公司等,每天需要的600吨面粉,由南街村自己的面粉厂加工出来;每天用来包装各类食品的17万只纸箱,由南街村的纸箱厂制作;每天700吨左右的产成品和原材料运输,由南街村运输队承担;龙头企业每年3000万元作方便面调料的花椒,由南街村地头路边的花椒树长出;龙头企业的废料、下渣,配制成混合饲料,给南街村的养殖场养猪养鸡养鱼,再来供应村民的食物……
雷德全回忆说,“那时是需要什么,咱就建什么。”
但是,在1998年之后,南街村就面临着经济发展连续下滑的窘境。一方面,中国宏观经济趋紧,紧缩“银根”,正处于拉长产业链、迅速扩张的南街村,一下子面临着资金链的紧张问题。
比如啤酒厂,1994年投资一个多亿,但是直到2006年都年年亏损。啤酒厂经理王国欣告诉记者,每年光折旧费、利息就得800多万。高的时候达到年亏3000多万元。
另一方面,南街村一直所依赖的轻工业,利润日渐稀薄。
这种情况下,1999年左右,南街村曾谋划上市。
尽管在2006年初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王宏斌还坚决否认南街村会上市,坚持南街村不会实行股份制(只有股份制企业才能上市)。但是,2008年2月,当他再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个说法却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他说:上市也不过就是一个资本运作手段。
实际情况是,从1999年起,南街村集团效益年年下滑,到2004年时,甚至一度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很多生产线不得不停工。上市不得不告停。
在2008年年初,王宏斌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坦承,他们还没有放弃上市的念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把效益比较好的几个制药厂打包上市。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