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航控中心仅用3年突破嫦娥工程多项关键技术(2)

2008年02月15日 10: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他们为“嫦娥”节省了190多公斤燃料,使卫星延长寿命两年

  深秋的一天,北京航天城飞控大厅。

  某国一位航天女专家走进明亮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飞控大厅。当她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问题,都得到了轨道室控制专家唐歌实满意的答复时,她笑了。她的微笑中充满了对这个年轻的中国同行的欣赏。

  航天无小事,成功系毫发。轨道室的年轻人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对每一个流程的细抠硬磨,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在平时的联调、合练和测试中,他们有时为了小数点后6位数和零点几毫米的差别,争得面红耳赤,而又各不相让。

  2007年10月26日,在嫦娥一号第1次近地点变轨成功后,唐歌实在对前几次卫星实际测定轨道与目标轨道的分析比较中发现,轨控相关刻度系数与实际轨控参数存在千分之二的误差,经过比对,确认此误差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不会对卫星产生多少影响。但这位曾经参加过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轨道控制专家依然不愿放过,他对这个小小的误差参数抓住不放,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最终核实了这个误差是系统性的,可以通过参数调整进行修正。

  在任务飞控会上,他拿出了详实的修正方案,并得到各系统专家的认可。正是对这个千分之二的误差,嫦娥一号卫星的轨道控制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最终将卫星轨道误差控制在百米量级内。也正是因为这次精确控制,原计划进行的3次中途修正,只用1次便达到了轨控效果,为卫星节省了190多公斤燃料,而这些燃料可以使卫星延长寿命两年。

  轨道计算、控制参数体现着飞控精度。在嫦娥一号卫星入轨时,轨道室的年轻人仅用3分钟时间就确定了卫星入轨根数,比计划时间缩短了7分钟,且轨道精度优于千分之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们在嫦娥一号卫星入轨到环月的飞行过程中,综合利用各类测量数据计算轨道120余次,轨道控制精度达到万分之三,大大优于设计要求。通过12天的飞行,到达月球时间与预期时间仅相差20秒,最终顺利实现成功绕月飞行。

  平均年龄仅29.5岁,八成都是“70后”

  与飞船和卫星相伴的这群年轻人,最欣赏的就是飞船和卫星划出的飞行轨迹。而他们的人生,一如那绚丽的轨迹,永远追寻着不同的美丽的弧线。

  无论是在执行载人航天工程还是月球探测工程中,轨道室的这群年轻人都秉承了老一辈航天人“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就在执行嫦娥一号卫星任务前3天,负责轨道控制计划的轨道室副主任刘成军敏锐地发现,目前设计的测站计划实施流程,在特殊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两个测站实施计划发生冲突。极端情况下,将会导致两个测控站加载同一个点频上的载波,会导致卫星上的某个元器件烧毁的严重隐患。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认真细致地讨论,最终修改了测控站计划实施流程,杜绝了隐患。

  生命因为信念而生机勃勃。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轨道室的这群年轻人舍弃了太多太多。他们顾不上家中幼小的孩子,无法照顾生病的老人,夫妻同在一栋大楼上班,每天却是匆匆见面又匆匆分手。他们或许不是合格的父母、孝顺的儿女、称职的丈夫和妻子。但在征服太空的进程中,他们是最优秀的航天人!(杨冰)

[上一页]  [1]  [2]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