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政府办公厅的通报批评和陕西省林业厅的致歉信在媒体公布后,给国人春节带来了新的关注点。然而,诸多媒体同样表现出“不依不饶”的架势,直指陕西省林业厅的致歉信“吞吞吐吐”。陕西省直部门某个负责人解释,选择在春节大假前夕批评和致歉“是很讲究的”。个中之因,是不想让媒体大肆渲染,想让过节的欢乐气氛冲淡这场负面故事的记忆。(见《北京青年报》2月7日)
应该说,这样的分析颇有几分道理。陕西省林业厅致歉的“潜台词”是什么?这位官员一语道破天机:虎照鉴定结论一直不出,其实鉴定并不难,难的是拿出结论处分犯错的人。笔者由此想到前不久安监局长李毅中痛斥 2005年11月27日龙煤集团东风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导致171人死亡、48人受伤的重大矿难,在事故已经过去了两年后仍有11名事故责任人还没有得到处理的报道。现实中,许多对犯错误官员的处理决定与其说是处分,不如说是一种变通。或提前退休,免遭处分,保其体面;或从权力大的单位调整到没什么实权的“清水衙门”,实现“减权”“冷藏”即可,免受真正的惩处。如此种种做法给人的印象是,处分犯了错误的官员,总是相当的难,总免不了变通变通。
本来,对犯错误的官员及时依据党纪国法进行处分,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真遇到处理官员的事,一些地方和部门总是显得左右为难,不愿下手,其中的隐情值得探究。
毋庸讳言,“面子情结”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时下一些地方,官员很讲“面子”。不要说对犯错误官员不敢依章依规进行处分,就是在民主生活会上,在同事之间,也少有对犯错误的人进行理直气壮批评的风气。甚至到了不得不进行批评的时候,也是十分“温柔”。好面子、要面子、给面子的潜规则,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原则。
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染上了“面子情结”?说到底,这还是在为自己日后犯错“留有余地”。今天你对人家不依不饶,哪天自己在河边走湿了鞋,人家对你也来个正义凛然岂不被动?倒不如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家一团和气,给自己留条后路为上。
就陕西省“虎照事件”而言,某些官员之所以对发表“致歉”的时机“很讲究”,担心单位因此受到媒体及公众的问责,担心单位的“面子不好过”也是一个因素。其实,一个单位也好,一个官员也罢,在某个问题上、某项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犯错误。人非圣贤,不可能一点错不出。犯了错不要紧,只要诚恳认错,知错就改,群众又怎么会不依不饶、穷追不舍呢?恰恰因为有关部门在“虎照事件”中一直信誓旦旦,又是拍胸脯、押官帽,却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服公众,面对公众质疑又掩掩遮遮、回避拖延,反而增加了公众的不信任。如此死要面子,最终只会让自己会更加被动,更加活受罪,而且必然伤害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损害政府部门的权威。而只有不要所为的“面子”,放下身段,尽快公布事件真相,给公众一个交代,争取公众的理解和谅解,才会赢回面子,重塑威信。(亦菲 )
·从华南虎照事件看完善中国信息公开制度
·陕西林业厅致歉 周正龙:"致歉消息肯定是假的"
·陕西林业厅拒绝透露华南虎照鉴定机构
·京报:“虎照门”最重要的不是道歉,而是真相
·虎照事件中的宣传之道
·警惕周老虎"雪遁":虎照鉴定要"推进"到下世纪?
·华南虎事件:林业厅提前道歉露出“狐狸尾巴”
·陕西林业厅道歉避重就轻 虎照真伪该给明晰说法
·陕西林业厅就虎照致歉 网民肯定并盼公布真相
·林业厅因发布华南虎信息道歉 西安市民反应热烈
·陕西镇坪林业局局长:尚不知朱巨龙被停职消息
·虎照持有者周正龙坚称:我的照片千真万确是真的
·陕西省林业厅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
·陕西省办公厅对林业厅违反新闻发布制度通报批评
·"华南虎事件"改编话剧 "周正龙"上舞台拍纸老虎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