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九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内的网球馆共同练习棒球投球。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十二月二十九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内的网球馆共同练习棒球投球。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中新网2月4日电 香港《文汇报》2月4日发表署名文章说,经过为时不短的挫折和反覆后,中日关系终于又迎来了难得的融融春意。中日两国都应充分铭记并吸取两国关系史上的教训,切不可让官方和政治关系持续前进的温暖氛围打消了反思历史的勇气,更不可让其阻滞了相互深入全面再认识的步伐;相反,应该借助于这一宝贵时机,从容推进这一关涉两国关系大局和未来的必经进程。
文章原文摘录如下:
进入2008年初,承接去年底日本首相福田访华迎春之旅的暖意,又传来几条足令中日关系继续升温的消息:一是胡锦涛将在今年春天访日,并有可能因出席此后在日本北海道举行的“八国峰会”而再度赴日;二是日本皇太子和太子妃有望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三是被称为老牌“反华派”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已受到北京奥运会邀请。
中日关系得到了两国舆论积极乐观地评价和憧憬,不少媒体都引用福田在北大演讲中关于2008年将是中日关系“飞跃之年”的说法。但从以往的历史经验看,在中日关系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热闹时期,两国关系之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极容易被掩盖,相互之间的认识和定位也极易流于表面化、粗浅化。
最近发生的王班亚事件(1月15日,40多岁的中国商人王班亚因为在靖国神社与身着二战军服的日本老人及旁观者发生冲突,被当地警方拘留),与以往的冯锦华、薛义事件类似,更是充分显示出中日民间相互再认识过程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
相互认知不足
众所周知,中日之间因为诸多历史纠葛,相互之间客观深入地认知过程,一直处于一种极不正常的状态。
其一,两国相互认知严重不对等,日本对中国的认知大大超过中国对日本的认知。早在80年前,戴季陶在《日本论》中写道,日本把中国放在手术台上、显微镜下观察了几千次,那么中国呢?这个反问今天看来依然是有效发问。一方面,中国的日本学相较于日本的中国学来说,还远远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学术界对于日本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研究还亟待拓展和深化。一如许多人批评的那样,市面上除了美国人本尼.迪克里特的那本《菊花与刀》,和前述的《日本论》外,能够深入浅出、为民众所喜爱的日本研究著作寥寥无几。另一方面,中国民众由于历史等因素,迄今对于理性深入地认识日本尚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只有遇到迫在眉睫的问题、困惑,如经济交往与合作需要时,才临急抱佛脚。
其二,两国相互认知过程因为历史上两国关系的多次严重挫折而中断,导致误解和积怨相互促升、恶性循环。日俄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沉痛记忆,既打断了两国理性客观地相互认知的正常进程,又给以后的认知进程打上了深深的情感烙印,使双方的相互认知很难摆脱其束缚和控制。
其三,两国相互认知的理性客观程度,也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美国因素等而大打折扣。
再认识须加强
曾任美国白宫亚洲政策协调员的迈克尔·格林去年曾说过:“日本和中国在亚洲从未同时强大过,这两个大国今后数年将努力找到某种稳定的平衡。”现在,中日突然面临同时强大的现实,急需在相互认知方面改变上述不正常状态,才能尽早找到两国“稳定的平衡”。
对中国而言,应该多方努力,逐步深化对下述现状的认识:日本经过战后数十年的发展,已基本上走上了一条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不仅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其政治上崛起的诉求不仅中国需要理性正视,整个世界都需要也正在积极应对。该如何评估这一进程的影响,以及包括其国内右翼势力的扩张、历史问题上的修正主义倾向等问题的来龙去脉,对未来中日关系有何作用等,均需加以深入全面地研究,并由此积极推动国民对日本的再认识。
而对于日本来说,也急需摆脱历史情结和意识形态的束缚,理性客观地评估研判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走势,并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认真对待中国民众的民族情感变化。如果罔顾中国近30年特别是最近十余年来发展变化的现实,一味地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也只会生成新的“误读”,并给两国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2007年初,中国中央电视台曾推出“岩松看日本”系列节目,用“图象志”的方式理性冷静地向中国观众介绍日本,可以说是这种相互再认识的一个典型举动。央视敢于直面敏感题材开展报道,对于中国国民加深对日认识和了解,无疑会大有裨益。但这一努力也提醒世人:中日都需要对对方进行理性的再认识,央视此举只是这种再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日本有关方面是否也该积极跟进呢?(张智新)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