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许多地区正遭受数十年来未见的恶劣天气灾害之时,有时评人指出“极端天气考验国民精神”,呼吁民众应该体现危机时刻的克制和相互关爱精神。然而从此次自贡主政者的决策思维来说,极端天气之下官员如何应对作为、如何保障民生?倒是个更为迫切需要根究的话题。
——李斌
在抗战时期,曾流传这么一句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在罕见的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已经严重影响电网运行的“吃紧”情况下,“四川自贡停居民用电举办灯会”(南方网1月31日)的“紧吃”行径,无疑将遭受全民的讨伐。
不过话又说过来了,这个灯会来头可不小,既是当地的“国际名片”,也与奥运主题高度契合:据悉,本届灯会以“奥运圣火点亮百年灯城”为主题,将一直开放到奥运火炬经过自贡,历时达150天。奥运名头所指自然所向披靡,也大有四海一心之意。而“国际名片”这个概念意味着“发展旅游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置换成为百姓民生所办的实事。
地球人都知道,这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是与领导政绩直接挂钩的,首要目标是宣传包装主政者、当做爬升的阶梯,老百姓即使从中有点收益,也不过是“副产品”而已。但是,如果真能产生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并让当地民众“利益均沾”,那么要为此付出个人利益暂时受影响的代价,相信他们也会“顾全大局”忍气吞声的。
问题是,现在早就不是那个靠一个“文化搭台”就可以让“经济唱戏”的年代了。据报道显示,2000年之前,组织灯会一直都是自贡市的政府行为……2002年至2004年,灯会经济入不敷出。所以,才有今年“打造‘南国灯城’,提升城市形象”的更高规格的政府意志。而据当地网友透露,办灯会一直是亏损的,票卖不出去就实行强行摊派。至于灯会期间交通堵塞、物价上涨、难打的等负面效果更是不在话下。结果就是在民众心目中,灯会这一形象工程与“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民生为先”等主政者应服膺秉持的理念形成尖锐对立。
在国内许多地区正遭受数十年来未见的恶劣天气灾害之时,有时评人指出“极端天气考验国民精神”(《新京报》1月30日),呼吁民众应该体现危机时刻的克制和相互关爱精神。然而从此次自贡主政者的决策思维来说,极端天气之下官员如何应对作为、如何保障民生?倒是个更为迫切需要根究的话题。
当地政府的态度是,“灯会用电仅占全市日用电量的1%左右,而且由省经委特批计划,对我市电力供应不会造成影响。”这个借口找得实在太令人心寒了。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古代典故,形象地演绎成了“只许州官点灯,不许居民用电”。
1%当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数字,但是在一个地级市的大背景和基数之下,这意味着会对多少家庭(尤其是农村,据悉当地好多村子十天半个月根本不来一次电,许多家庭无法碾米只能借米吃)的日常生计产生影响?况且从时间节点上来说,去年6月开始筹办灯会之时可能没有预测到今年用电紧张,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自贡也和受到此次雪灾影响的很多地区一样,面临严重的电力紧缺。既然神通广大到能让省经委为灯会特批“专用线”,在这个节骨眼上,就算不打算也为居民用电申请“专用线”,难道不应该为保百姓取暖照明而暂停几天灯会吗?
也许,由四川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旅游局和自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本届灯会,的确是自贡好不容易抓住的一次促进发展的历史机遇。但是,当这个机遇跟更大范围的灾害无从切割、区隔之时,再把它当成“历史机遇”来抓,恐怕就有点弱智了。想吸引外来投资吗?居民家里摇曳的烛火必然会映入潜在投资者的眼帘,再看看彩灯公园璀璨的灯火——一边黑灯瞎火,一边灯火辉煌,通过这种“城市形象”,他们很容易了解到此地官员的素质,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对民生的漠视。而这种政府,能让投资者放心吗?退一万步说,不管暂停灯会对解决电荒是否真的有帮助,就目前的具体实际,暂停开放至少可以安抚民众情绪,也对政府的形象有益。
毫无疑问,在雪灾、电荒面前,璀璨夺目的自贡灯会是一种奢侈和不识时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当务之急是要千方百计保证交通运输通畅和电力供应”(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的情形之下,更是“不识政务”。让人费解的是,这些决策者难道不屑于逢迎上意,甚至连一种例行的姿态也不愿意做?他们的“大无畏精神”,要么是因为缺乏最起码的政治头脑和敏感度,要么是他们对本地的“大局”能够压过全局性的“政治”有恃无恐。毕竟事实摆在眼前,3亿网民奈何不了一只纸老虎、同样奈何不了一个县委书记——他们的“乌纱帽”,大多时候都是拎在领导手中,而不是由民意“制造”的。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