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多环节,每个环节的发展水平都会直接影响预报精准度,其准确性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呈逐步精确的趋势,准确率不断提高,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准确。
从1月10日以来,一场影响大半个中国的雨雪和冰冻极端天气给中国的交通运输、煤电油供应造成了严重影响。从26日开始,受冰冻影响,中国的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铁路湖南境内多处出现断电,致使京广线旅客列车出现大面积晚点,滞留在京广铁路沿线的旅客有上百万人;灾区大部分高速公路封闭;雨雪和冰冻极端天气还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14个民航机场因积雪结冰被迫关闭……
这场50年罕见的雨雪天气,让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乃至受雨雪影响的灾区群众,都在时刻关注着天气的变化。
现代社会中,各级政府和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
难点一:人类尚未完全掌握大气运动规律
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2008年1月13日中国气象局举行的首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上,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翟盘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气运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大气是混沌的,很小的波动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湍流。”翟盘茂告诉记者,这是一位世界知名大气科学家曾经说过的话。正是由于大气的千变万化,人类至今尚未完全认识和掌握大气运动规律。
翟盘茂表示,天气预报属于诊断预测科学。对天气情况进行诊断预测,其准确性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呈逐步精确的趋势,准确率不断提高,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以前只是单纯地靠把脉等诊断,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CT、B超等科技仪器,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但仍会有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我们依然要有百分之百的努力。”翟盘茂说。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1到3天的天气预报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24小时的晴雨预报准确率也达到了83%的高点。2007年,全国24小时的晴雨预报和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2.1%和1.9%,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预报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
难点二:我国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相对薄弱
“总体上,我国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相对薄弱。”不久前,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气象监测能力还不适应预报预测和服务的需求,一些局地性的灾害性天气由于监测站网的密度不够,往往捕捉不到,以至于漏报。
一些灾害性天气的客观预报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一些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形成的机理认识还很有限,特别是短时临近灾害天气预报预警能力还比较弱。
郑国光说,预报预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多环节,每个环节的发展水平都会直接影响预报精准度。我国幅员辽阔,天气气候复杂多变,影响天气的因素比较独特,天气现象和灾害种类多,存在着难以全面准确预报的客观因素;一些突发性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其发生发展规律复杂,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还相对薄弱;我国天气预报业务有过度依赖数值预报产品的倾向,预报员自身的能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和各类新型气象资料应用能力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气要素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率。
对于如何有效地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郑国光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要大力发展先进的预报预测技术,加强综合观测技术、全球和区域数值预报技术和专业数值预报技术以及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发工作,加强数值预报产品适用技术方法的开发研究与改进;要着力推进先进的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国自主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有针对性的区域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面向用户需求的专业化预报业务系统以及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要扎实构建现代化的预报预测体系,把预测预报系统建设作为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加快改进预报预测业务流程,加快建立研究型业务,建立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的机制。
难点三:预报人员素质决定天气预报准确率
“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要依靠科技进步,但同时也要重视发挥预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预报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同样是在首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评估报告曾指出,优秀的预报人员在天气预报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数值预报模式10~12年改进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高素质的预报人员并在预报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许小峰说,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给我国带来数以千亿计的经济财产损失。为有效防御台风、暴雨、干旱、强对流天气等各类气象灾害以及次生灾害,减轻其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我国气象工作者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预报服务工作。
“举办天气预报技能竞赛,是对全国天气预报水平的一次大检阅。”许小峰说,几十年来,通过广大预报人员的辛勤劳动、努力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天气预报经验,总结开发了先进的天气预报技术,使天气预报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总体上讲,全国气象预报人员队伍的业务技能、素质和技术是过硬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目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还不能满足国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
在这场“真刀真枪”的比赛中,从全国气象部门5000名天气预报员中层层选拔出来的99位选手参加了历史个例天气预报、实时天气预报、理论知识等环节的竞赛。
正如许小峰所说的,首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的举办,不但使预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各级气象部门统一了对提高预报准确率与预报员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王学健)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