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绥德县长:公众舆论介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进程

2008年01月09日 06:10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编者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现。从重庆“钉子户”事件到厦门“PX项目”事件,从山西“黑砖窑”事件到陕西“华南虎”事件……网民踊跃发言,形成了若干轮规模较大、力度较强的网络舆论,对一些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由于互联网具有快速传播和匿名性的特征,如果网民缺乏自律,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也会使网络舆论出现偏差,影响公众认识和政府决策。在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面对舆论环境的新变化,我们应如何积极应对?从今天起,本版陆续推出一组报道,与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最近几天,只要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榆林”、“县长”、“校长”等关键词,就能看到几百条关于2007年12月25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职中校长因落实学生助学金问题强追县长签字而受到停职、行拘处分的新闻报道,以及网友对此事件的大量评论。

  1月5日凌晨,由于榆林市市委书记周一波的过问,这一事件很快有了一个令众多网民相对满意的结果:校长的停职和行拘处分被撤销;县长、教育局长、公安局长向校长道歉,县长向市委写出书面检查;市委、市政府组成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并依法追究责任人。

  相比于网络上许多旷日持久而终不得解决的争论,此次“绥德事件”的处理速度确实值得称道。可以说,这是互联网时代又一起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生动实例。

  “政府官员要主动接受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市委书记 周一波

  周一波,这位曾经在陕西省委组织部担任过副部长的榆林市市委书记,在此次“绥德事件”中,成为受众多网友交口称赞的“最明智的领导”。

  1月4日,周一波刚从外地出差回到西安家中,家人就告诉他,榆林出事了。他从网上看到新闻报道与相关的网友评论,意识到事态严重,当天即赶回榆林,并于5日凌晨到达绥德看望职中校长,紧接着主持召开了绥德县四大领导班子会议,从各级领导如何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角度分析了问题实质,提出了立即撤销县公安局、教育局的两个处分决定等6条处理措施;要求各级政府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各级领导对记者的正常报道要热情接待,自觉接受监督和批评;不能让舆论监督放空炮;对记者主动为当地政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发展的要给予奖励;对与事实有出入的报道应及时沟通,说明情况,取得理解;各级领导同志和记者是相互监督的关系,应自觉处理好和维护好工作与监督的关系;要对报道和批评表明态度,绝不允许对记者报道和公众舆论麻木不仁。

  周一波说,有网络和没网络的时代是大不一样了,网络传播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是以往不能想象的。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学会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作用,促进政府行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他认为政府与网络间的理想状态是建立起和谐的、精彩互动的关系。

  “公众舆论的介入推进了政府依法行政进程”

  ——县长 崔 博

  因为此事件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绥德县县长崔博,这几日正忙着到各学校和困难群众家中,调查落实群众应享受的政策待遇是否到位情况,每到一处他都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知对方,“我将以百倍的努力工作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反思,我衷心欢迎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持续关注绥德,关注并监督我的工作。”

  电话中听得出,崔博的心情依然不太平静,但他话语中透露出来的对问题的深沉反思与诚恳也是显而易见的:“公众的批评是对的,这件事对我、对我们全县所有干部如何公正用权、公平用权都起到了很好的警醒作用,可以说,正是公众舆论的关注与介入,推进了政府依法行政的进程。”

  崔博表示,他很理解网民的愤慨,“我已经让办公室工作人员把网上能找到的网友评论全部下载打印,作为今后时时提醒自己的材料。在对待公众舆论问题上,政府一定不能缺位,不能回避,而应该及时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地予以回应。面对公众舆论的监督,我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敏感,使得事态一再发展,这是我从这件事上应该吸取的教训。”

  “政府若对公众意见置之不理或躲躲闪闪,只会引起更多的非议和猜疑”

  ——教授 王宏波

  “如果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没有网络舆论的压力,这件事也许就像很多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那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所有的政府官员都应该从榆林市正确面对舆论监督的态度上,学习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变化,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公众意见置之不理或躲躲闪闪,只会引起更多的非议和猜疑,让事情往坏的方面发展。”

  同时,王宏波直言,网络也存在许多失真的信息。但他认为,政府对待网络舆论应当保持宽容,如果要求网民对网络上的信息全部一一辨别真伪之后再发表言论,无疑是一种苛求。如果发现信息失真,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积极地对信息加以纠正,而不是采取沉默、回避、针锋相对等消极、偏激的方式。(记者 杨彦)

编辑:闻育旻】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更多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