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PX项目有可能实行异地迁建。尽管最终定论尚须明确的官方表态,但根据地方政府在事件后期与民意谨慎、坦诚的互动,以及在公众参与环节中民意几乎一边倒的反对,事态最终走向已无多少悬念。如果最终实现了PX项目的“民意决定”,在中国重大项目民主决策的历史上,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昨日《南方周末》)
PX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得益于厦门市民的坚韧、理性和智慧,他们尊重程序、尊重科学、尊重法律,通过一切可能、合法的途径把态度和意见表达出来。他们很多人深信一个极为朴素的真理:发言不一定成功,但不发言则永远不会有改善的机会。这是智慧和力量的体现。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当地政府逐渐和民众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科学评估,良性互动。
在此过程中,厦门市政府完成了一次转身:从忽视民意到直面民众,从一开始回避舆论到后来审时度势地开言路、纳谏言,事实证明,一旦民意的管道自由畅通,事件解决的前景便豁然开朗:民众与政府之间,对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话和合作。正如厦门市政府有官员所言:从6月份的“PX风波”到12月份“公众参与”环节,厦门民众日趋理性,政府执政能力得到锻炼提高,所谓“政府和市民一块成长”。
某种意义上说,厦门市政府的转身是PX事件最终向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它使政府赢得了不少的赞誉。原来,在民意面前“低头”,并不是一件没有面子和尊严的事情,相反,尊重民意、尊重科学,反而是政府树立权威、赢得信任的基础。
传统的管制行政,过于强调政府“为民作主”,实质上也就是“替民作主”、“代民作主”,听不得反对意见,以为那是丧失“权威”的表现。舆论的渠道、司法的渠道、民主听证等正常渠道,往往被堵塞。学者的研究表明,一项公共决策的制定,不仅仅涉及决策本身的成本,而且涉及外部成本,也就是说决策者本人可能对不参与决策的人强加的成本。两项成本的总和就是社会的总成本。没有民主,社会为此付出的成本(外部成本)就非常大。结论是必须通过法律限制政府机构行使权力。
PX事件再次表明,假如没有有效的公众参与管道,民众将要世代承受的环境成本将极其高昂,政府和民众对立的成本也极其高昂。PX事件最终走向良性轨道,正是市民广泛参与、媒体充分讨论、知识分子负责任地发言、地方政府兼听则明的结果。这是政府和公民互相学习、互相提升的过程。民众在自由、理性表达和参与中,提升了自己的公民素质,当地政府在尊重民意中,学习现代执政理念。
厦门PX事件,或许是中国进入现代“民意政治”社会的一个开端,一个标志性事件。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Stiglitse)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和以打破关系社会为标志的中国城市化浪潮,正在把我们快速带进公民社会的历史。历史的洪流浩浩荡荡,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