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7日电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贡献是近20年来IPCC先后4次发布评估报告,告诫世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致,并提出了阻止气候继续变暖趋势的对策与方法。颁奖仪式于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IPCC代表团主要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主任、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经外交部批准代表中国科学家出席了颁奖仪式。
IPCC是一个由4000多位世界顶尖科学家组成的集体,从中遴选出的25位科学家出席了颁奖仪式。这既是秦大河自己的荣誉,更是中国科学家的荣誉。由于多年致力于全球范围的环境保护宣传,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先生也同时分享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IPCC于1990、1995、2001和2007年先后发布了四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而每次的评估报告都是由全世界气候变化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历时数年才得以完成。2007年完成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比过去更准确更充分的观测资料对过去气候变化给予全面表述的同时,明确肯定目前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并给出了应用最新模式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预估。
作为中国冰冻圈与气候变化学科领域的科学家,秦大河院士从1995年起以专家身份参加了IPCC评估报告评审工作,并作为主要作者承担了第三次评估报告(1997-2001)中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的科学评价。在第四次评估报告(2002-2007)中,秦大河院士为七人核心小组成员之一和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全面负责第一工作组的工作,全程参与了整个评估报告的框架设计和评估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具体编写。在过去十多年间,他倾注了大量精力致力于IPCC评估报告,特别是在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秦大河院士长期致力于推进中国气候变化的评估工作,使之与IPCC评估相衔接。自2000年以来,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完成了《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和《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等多个报告。秦大河院士还大力促进和鼓励中国科学家参与IPCC评估。据他介绍,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140多名主要作者、评审编辑中有10位来自中国,其中主要作者协调人、综合报告主要作者中有3位是来自中国的科学家。
秦大河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言,IPCC获此荣誉表明,当前气候环境变化问题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面临的重大问题;还说明,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既要注重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交流,还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此次,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个有4000多位世界科学家组成的集体,是当代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值得中国科技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