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南京大屠杀70年祭:全球关注“被遗忘的大屠杀”
2007年12月12日 17:1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十二月十二日上午,在纪念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之际,江苏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让和平写满大地”青少年书法作品展。 中新社发 苗杰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在对侵略战争、种族屠杀和恐怖威胁深刻反思、同声谴责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半个多世纪前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悲剧,显示出巨大的现实警示意义

    12月13日,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投资3亿多元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向公众免费开放。

  又是一年“12·13”。70年前的这一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二战史上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70年后重温这段惨痛历史,警醒世人的是对一切违反现代文明的暴力侵略、种族屠杀和恐怖事件的正义谴责。

  以史为鉴,和平发展,已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全球关注“被遗忘的大屠杀”

  11月11日,由加拿大人执导、制作的纪录电影《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在多伦多举行全球首映式。这位曾全身心投入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调查、写作,而后不幸猝然离世的美籍华裔女作家,以她的生命之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首次以英文著述的形式披露了侵华日军施暴南京城的罪恶,引起西方世界对这段黑暗历史的普遍关注。

  “此前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世人尤其是西方社会知之甚少,有着多重因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二战胜利后的中国内战,美、日两国出于政治利益的交好,以及东西方长期冷战,影响了国际上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责的追究和赔偿,导致了对其审判中定性定案的不彻底性,为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否定历史留下了隐患。

  而生长在美国的张纯如,以其亲身调查、触摸的史实,用西方的思维语言介绍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更能为西方人所接受。

  1995年七八月间,应邀作为翻译全程陪同张纯如在南京寻访大屠杀幸存者的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告诉本刊记者,张纯如的书1997年在美国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连续5个月被列入《纽约时报》书评的最佳畅销书。

  “她的成功之处,是从人性批判的角度,将这场大屠杀中人性善良与残忍的两个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滥杀无辜、凶残暴虐的日军官兵;一方面是挺身而出、救助危难的西方人士和大批手无寸铁、束手被擒的难民,这种对比的强烈震撼力和她对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训的深入剖析,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灵。”杨夏鸣教授说。

  据记者了解,受张纯如《南京浩劫》的影响和启示,去年一年有8个国外摄制组来宁拍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

  “美国在线”副总裁泰德莱昂西斯阅读了《南京浩劫》后,“深为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无知感到羞愧”,“为使更多的美国人了解发生在遥远中国的这段历史”,他个人筹资200万美元拍摄了引起轰动的《南京》,此片现已入围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的制片人安妮彼克说:“历史是没有国界的,南京大屠杀是反人道的罪行,我们希望用镜头保存和传播这一历史真相。”

  多次与美国学者交流的杨夏鸣说,西方人士对二战种族屠杀的认知,主要限于犹太人大屠杀。由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他们对二战中亚洲人的受难史不甚了解。近来出现的南京大屠杀题材影片热,有助于借助文化传播的力量,让世人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

  朱成山认为,近十年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得益于中国加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进入中国,亲身考察、了解历史的真相;中国学者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也多次走上国际讲坛,以大量史料和事实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

  此外,日本右翼势力一再否认、歪曲历史,激起世界上更多有良知的公民站出来维护史实,声讨违反人性、人道和国际法的丑恶行为。正是在对侵略战争、种族屠杀和恐怖威胁进行深刻反思、同声谴责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悲剧,显示出巨大的现实警示意义。

  扩建纪念馆铭刻历史记忆

  扩建后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以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纪念建筑和史料展陈,向公众免费开放。

  随着开馆日期的临近,这座即将竣工的遗址纪念馆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朱成山馆长说,凝聚和展示历史记忆的纪念场馆特别是遗址博物馆,对公众有着巨大的教育和启迪作用。二战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犹太殉难者纪念馆、耶路撒冷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法国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美国夏威夷珍珠港亚利桑那纪念馆,都及时保留了战争遗址和大量史料,每年引来成千上万的参观者。

  1985年,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修改教科书事件,南京市政府在城西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上兴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座由东南大学齐康院士主持设计、形似墓冢的纪念建筑,以撼人心魄的遗址和史料,将日军屠城30万的暴行铭刻在南京大地上。1995年,纪念馆二期工程建成了悼念广场和大型群雕《古城的灾难》。建馆二十多年来,已接待海内外参观者1400多万人。2005年底,纪念馆启动三期扩建工程。

  本刊记者在新扩展的纪念馆看到,这座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的新展馆,整体形状犹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东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头是陈列展厅,周边庄严肃穆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中部是原馆的遗址悼念区,西部大片开阔区域是树木葱茏的和平公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设计的大型雕塑《家破人亡》、群雕《市民逃难》、主题雕塑《冤魂呐喊》《胜利之墙》,是凸显各个展区主题的“点睛之笔”。在和平公园里,著名雕塑家沈家彬创作设计的高达30米、用汉白玉制作的《和平》雕塑,以一对手托和平鸽、展望未来的母子形象,表达了人类期盼和平发展的心声。

  “纪念馆的整体设计体现了‘从历史走向未来’。齐康和何镜堂两位中国建筑大师,以杰出的创造设计,展示了‘铭记历史,呼唤和平’的建馆宗旨。”朱成山说,与原馆相比,新馆区的占地面积增长了3倍,达到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扩大为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增加到9800平方米。

  朱成山特别强调,作为一座遗址型历史博物馆,最有价值、最撼动人心的是真实的历史遗存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他说,扩建后的纪念馆现有三处遇难者遗存:一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馆时,首次发掘到的大批遇难者遗骸,已存放在墓地广场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另一处是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发掘的“万人坑”遗址,遇难者遗骸分七层排列,分布在表层的就有208具,经专家考证原样保留;第三处是在今年扩建工程中新发现的遇难者遗骸,现被原地原貌陈列在新落成的展厅内。这些遇难者的遗骸,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新展厅的《人类浩劫——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将展出历史文物3000多件,图片3500幅,大大超出原馆的展示内容,其中许多是首次面世的珍贵文物。令朱成山感动的是,在纪念馆扩建的短短两年间,又获得海内外捐赠的各类文物史料7908件。其中,日本名古屋僧人大东仁累计捐赠当年战地报道的原版报纸、侵华日军“劝降书”等文物1000多件;美籍华人鲁照宁将自己多次在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地征集的文物367件,全部捐赠给了纪念馆。目前,纪念馆馆藏的1万多件文物大多来自社会捐赠。

  “展示历史悲剧是为不再重蹈覆辙。”朱成山表示。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2月3日,由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张宪文教授主编、全国七十多位专家参与编纂的27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在南京出版发行。至此,历经7年大规模调查,总计55卷、近3000万字的南京大屠杀重要史料,以其本来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张宪文介绍,这部史料集最大的特色,是首次全面、系统地汇集了中方、日方、西方各类人物、不同派别和各界人士的相关史料与证言。编纂史料的专家、学者从国内及我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历史档案馆、高校图书馆及民间人士中搜集到的大量史料,全部是当事人的原始材料,刊出时没有增删一个字,也不加入任何观点,即使是松井石根等日本战犯的辩护词,也原样刊出,不带任何偏见。他认为,这是史学研究的科学态度,也是中日两国正确认知历史的重要依据。

  张宪文说,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前提是尊重史实、正确认知历史。《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材料是重要证据,有益于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人民认清历史的真相。他强调说,中日两国关系事关远东地区的稳定,影响世界格局,当前,要在搜集编纂史料的基础上,加强对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引导中日两国人民科学、理性地认识这段历史。

  参与编纂史料集的杨夏鸣告诉本刊记者,他是被张纯如执著追寻历史真相的精神感动投入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的。他认为,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将上升到更加理性和科学的层面。从社会心理学、历史学、国际法等方面,深入剖析发生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社会历史根源,搞清楚军国主义教育怎样将人变成兽,探寻如何消除滋生人性“恶”膨胀的环境、土壤,从中获得有利于中日友好发展的教益。

  他提出,正确处理中日历史问题,还应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

  《瞭望》新闻周刊获悉,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出版后,意大利和俄罗斯的史学家相继提出参与研究,《纽约时报》、英国BBC等西方媒体多次来南京采访。在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之际,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华人团体和友好人士相继举行学术研讨、座谈和各种展览展示活动,日本主流媒体也在近期以大幅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反思。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教授经盛鸿表示,随着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学者应加强中日两国学者的合作研究。他建议,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等史料赠送给日本学者,促使双方依据客观史料,开展学术交流,达成对历史问题的共识,为世界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记者 徐机玲 蔡玉高)

更多瞭望周刊新闻
编辑:唐伟杰】
相关报道
·南京大屠杀第19座纪念碑揭碑 彰一段被掩盖历史
·中国学者: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三十万不可推翻
·南京大屠杀新馆引日媒关注 数十记者赴南京采访
·南京鼓楼医院发现南京大屠杀重大证据鲍恩典日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亮相 布局映现“和平之舟”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