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七日电 题:严隽琪:从女技术员到民进中央新主席
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十年煤矿工作生涯,二十年大学任教,六年上海副市长。严隽琪的经历有点传奇,而今,她又多了一个新头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为期一周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七日在北京闭幕。期间举行的民进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严隽琪为主席。严隽琪成为雷洁琼之后,中国民主促进会历史上的第二位女主席。
“我首先是一名火炬传递手,有责任带领新一届领导集体和全体民进会员将民进的优良传统、良好作风传承下去。同时,我还是一名递进接力者,我要和领导集体其他成员一道,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民进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探索、不懈努力,争取创造出新成绩。”
严隽琪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民进十大完成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这样评价。
生于一九四六年的严隽琪,是江苏吴县人,六十一年的人生经历中,四个差距很大的身份系于一身:徐州煤矿的女技术员、国家八六三计划的女科学家、上海市女副市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女主席。
严隽琪六岁丧父,姐妹五人由母亲抚养,艰难为生。她一九五一年上小学,一九六七年大学毕业,毕业后旋即被下放到徐州煤矿接受再教育。
“今天回顾徐州煤矿十年工作的经历,我至少可以举出四点益处。” 严隽琪说,那十年让她了解了矿工的状况,受到了工人师傅淳朴、善良的关心,体验到知识被用到实践中的喜悦,锻炼了自己在艰苦环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
十年后,严隽琪的人生开始腾飞。一九七八年,她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一九八四年出国留学,回国后不久受命出任国家八六三计划七人专家组成员,开始领军科研工作。她是中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虚拟制造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的专家,主持过多项国家八六三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技攻关重点或重大项目。
“我的事业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我个人是非常渺小的,当个人的发展和时代变化合拍时,这个舞台就是无穷的。”严隽琪说,自己由国家培养,完全接受新中国的教育,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尽管身份变化了,但“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报国为民的赤子情怀不能变,长期科研工作所养成的踏实刻苦的工作作风不能变,作为普通人谦虚平淡的处世态度不能变”。
向来低调的严隽琪年轻时有一个理想,“就是当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今天出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席,她坦诚“这个接力棒沉甸甸”。
“二0二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任务要在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中变成现实,这是宏伟的事业、伟大的目标、艰苦的任务、美好的期望,我们参政党要进一步努力适应时代和任务的变化,促进理想变为现实。”
擅长科学研究的这位女主席,用科学的方法定位未来的政治生活。“当副市长、担任民主党派的主席和搞科研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有相通之处:都得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必须脚踏实地做深入的调查研究;需要团队合作。”她引用七年前就任上海副市长时说过的话以明志:“我有学习的能力,也有学习的愿望,现在又有学习的需要,我一定要尽快适应新岗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