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题为“嫦娥奔月 华夏盛举……讲述中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及其背后的故事”科学对话活动在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等部门主办。主办方在活动中公布了嫦娥一号所拍摄的月球三维图片,以及其他几张目前尚未对外展示的图片。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地面部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李春来研究员、地面运用系统主任设计师刘建军、苏彦和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是活动的主要嘉宾。
活动中,主办方向在座近三百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大中学生等依次展示了第一幅月面图像局部区域的假彩色地形图、嫦娥一号CCD相机三部摄像头拍摄的三条连续的二维影像、及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的飞行效果图。
李春来、刘建军和苏彦分别为大家进行了讲解。
李春来:预计每个月都会公布部分嫦娥一号研究成果
李春来研究员在回答现场提问时表示,以后第二张月球照片以及更多的研究成果都将向外公布。他表示,数据处理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对成果发布的形式正在进行评估,要经过中科院和国防科工委有关部门决定。
他表示,将尽快发布有关成果,并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布机制,“预计每个月都会公布部分成果。”
同一张图比例尺不同
李春来介绍,已经对外公布的嫦娥一号第一张月表图片上,比例尺是不同的。在图片的左下角,比例尺是91公里;而图片的左上角,比例尺是94公里。
在11月20日晚4点50分左右,地面接收站接收到了嫦娥一号传回来的图片信号,经过两天时间,全部信号接收完毕,并于23日做出了图片。经过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他们把原始图片打印了30份送到有关领导部门,对外公布的图片是经过定位、去掉重叠数据等程序处理而成的。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天文》杂志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