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0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决定,接受王岐山因工作变动辞去北京市市长职务的请求。
11月29日下午,在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宣布了同意王岐山不再担任北京市长的中央的决定。
2007年10月22日,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当选17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4年7个月前的北京,由于SARS“肆虐”而带来公共危机导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王岐山,这位55岁正部级官员,从海南省委书记任上急调入京任代市长。
对于在北京工作了近5年的王岐山,沈跃跃评价,他为北京的改革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殚精竭虑,贡献了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有过多年地方执政经验的王岐山曾经说过,做北京市长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北京时刻处于全国和世界的目光之下。他坦言:“我们的市政府就是全世界面临问题最多的市政府,我自然就是那个世界上面临问题最多的市长。”
离任时王岐山表示,一定不辜负中央和同志们的信任,努力工作,勤政廉政,继续关心和支持北京的工作,衷心祝愿北京的明天会更好。
公共危机:建立准确通畅的有效沟通渠道
“说实话”是王岐山的一句口头禅。
2003年4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任命王岐山为北京市副市长,并由其代理北京市市长职务。
三天后,新任代市长的声音首次见诸媒体:“谁也不能‘贪污’信息。”
4月24日,王岐山主持召开了就任后的第一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军中无戏言。”他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区县的官员们立下军令状,“汇报的时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我上任以来公布的数字都是非常准确的、坦白的。”王岐山当时这样回答《纽约时报》记者。
东城区安华西里的退休老人钟山说“我特别能记住他那双眼睛,他的眼睛和别人不一样,很尖锐很精明的样子。”
面对媒体高调亮相,是这位市长处理危机的方法之一,上任十天,他即出席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直面国内外媒体尖锐的问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王岐山表示“为的就是给老百姓建立一个信心,你们的市长知道你们的事;反过来,你们市长愿意把事告诉你们。”
2006年1月,京广桥塌陷,事故刚处理完毕,北京两会即召开,王岐山在参加团组讨论时认为,“京广桥事件考验了北京城市管理的应急反应速度。”事故发生当天,北京市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短信、报纸等各种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告知市民。“但京广桥事件还突出反映一个问题: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通,这是任何部门都不能回避的。”
公共交通:廉价交通回归公益
在中国的政坛,王岐山无疑是一位有个性的官员。
面对北京日益拥堵的交通,2006年11月,王岐山前往香港出席第十届京港洽谈会,提前两天到达的王岐山特意考察了香港的公共交通,并透露了北京解决交通问题的三大招:降低公交票价、提高公交车利用效率、公交公司香港上市。
此后,北京市大幅度降低公交票价,持卡乘公交四折、学生二折,面对很多单一票价线路持卡后四毛钱的票价,一些外地网民羡慕地说,“这是全国最低的公交票价。”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赵文芝在十七大期间接受采访时透露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北京市民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4.5%,近年来第一次超过了小汽车出行比例(32%)。
而这个重大的变化,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市财政为廉价公共交通的亏损埋下巨单,根据2007北京市行业企业统计数据报告,2006年,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业行业亏损达13亿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京面对日均增长过千辆的私人小汽车放弃了管理,因为,北京依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压力。
2007年两会召开前,王岐山说“提倡少开车,控制小汽车,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静态交通,你买得起车就得停得起车,当然,这个手段等将来我们的公交好了以后才能用。”这也意味着随着公共交通问题的日益解决,小汽车的管理逐步会提上日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