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安徽省省长):
“环保监管要设置“雷区”和“高压区”,谁敢碰,谁敢撞,谁就要付出代价”
对节能环保工作,我们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安徽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牺牲环境的发展,不要未经环评的建设。现在看,环保工作一直在抓,但污染事件还是时有发生,确实值得反思。怎么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我看,关键要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对各级政府来讲,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当好第一责任人。今后,省政府对各市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要加强监督和考核,在环境整治上下狠劲,对非法排污者和监管渎职者,都要设置“雷区”和“高压区”,谁敢碰,谁敢撞,谁就要付出代价,切实解决一个“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过去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在环境问题上搞“低门槛”、“土政策”,总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引来国外的资本,实际上国际上的企业是看不上这个的。最近出访接触到一些知名企业和政府官员,无不提到节能、减排、环保问题,明确表示,自己的企业都重视环保问题,出了问题就要严厉整治。所以,我们再把牺牲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那真是犯了再低级不过的错误。
一些企业和单位之所以屡屡违法排污,主要还是利益驱动,靠企业自觉、行政指令都难以奏效,必须强化法制约束力。现在的问题,往往不是缺少法规和制度,而是在执行上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环境执法机构和人员要严肃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敢于动真碰硬,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让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企业或地方领导为此付出代价。(记者 刘杰整理)
罗保铭(海南省省长):
“保护好海南生态环境之美,是为全国人民肩负的一份责任”
近日,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办法,为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地方政府贯彻国务院这一部署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有力的措施,狠抓节能减排的落实。
海南岛是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保护好海南生态环境之美,是海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为全国人民肩负的一份责任。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早在1999年就率先开展生态省建设,今年又做出生态立省的战略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来抓,省政府与各市县政府和重点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责任书,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全部淘汰小火电、小钢铁,淘汰并拆除包括三亚天涯水泥厂在内的立窑水泥100万吨;在重大工业企业中发展余热发电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并开始建设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宾馆酒店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对现有燃煤机组实施脱硫技术改造,全力实施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海南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实现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立省目标,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发展新型工业中把好“入口”关,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重点建设一批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更重要的是,强化各级政府责任,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记者 马应珊 罗昌爱整理)
陈加元(浙江省副省长):
“任务必须完成,绝不能留丝毫余地;任务非常艰巨,绝不能有丝毫轻心”
节能减排已成为检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准。减排任务必须完成,绝不能留丝毫的余地;减排任务非常艰巨,绝不能有丝毫轻心。
这些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对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的认识不断加深,措施力度也相当大。但是,污染减排任务依然严峻。尽管去年浙江是全国9个实现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双下降”的省份之一,但是与“十一五”的削减总指标相比,远没有达到年均需削减的要求。
科学发展是解决浙江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才能促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特别要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形成倒逼机制,从资源节约中求发展,从环境优化中求发展。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原则,下大决心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为可持续发展腾出环境容量。
落实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要一手抓依法依规强化政府企业责任,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结合浙江实际,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排污谁付费”和“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省里正在抓紧研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污染排放权交易办法,设立水专项补偿资金,运用价格机制推进环境保护。期望通过政策实施,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加环保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建设格局。(记者 江南整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