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城建要考虑到几十年后”
黄艳曾向同事表示工作中既要做理想主义者,又要做务实主义者
干练、直爽、知性,这是许多人对黄艳的评价,这位亮丽的女规划师,将在市规划委主任的位置上,继续为北京这个城市规划出未来的蓝图。
【工作】 是专业型领导
奥运会场馆建设规划是她和同事们的作品
和黄艳共事过的人都说,她是一个专业型的领导。《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规划,都是黄艳和她的同事们的作品。
不过黄艳最初的志愿并不是城市规划,而是建筑和工程方面。1986年从南京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后,由于品学兼优,被时任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的柯焕章选中,完成了从学建筑到搞规划的跨越。
奥运申办成功后,北京规划部门马上转入奥运会筹备工作之中。黄艳和她的同事们组织了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方案的国际征集活动,这是标志着启动奥运工程的第一个大型活动,受到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收到国内外知名建筑设计师的90余个方案。
之后,国家体育场的建筑设计国际竞赛启动,从60多个联合体的申请中选择了14个联合体参加设计竞赛。“鸟巢”方案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的,最终确定为第29届奥运会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经历】 参与申奥陈述
维尔布鲁根说:“你的陈述方式非常有亲和力”
曾在国外深造的背景给黄艳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1994年,黄艳获得比利时鲁文大学硕士学位。毕业时,黄艳的硕士论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住宅发展历程”得了A。多年后,她的这篇论文依然存放在鲁文大学的系资料馆中,并经常作为资料引用。回国后,黄艳将从国外学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规划实践当中。
在国外生活的经历,使黄艳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北京市规划委一官员回忆说,在参加一些国际会议的时候,黄艳经常不用翻译。“北京申奥时期,国际奥委会的官员经常来京视察,黄艳边讲解边翻译,得到了罗格等国际奥委会官员的赞赏。不过这也增加了她的工作量,在每天工作到很晚的情况下,第二天早晨还要4点起床,准备汇报材料。”
2000年9月,在担任市规划委副主任的同时,黄艳还担任了另一职务———北京奥申委工程规划部副部长。在北京第二次申奥的关键时期,面对以维尔布鲁根为团长的奥委会评估团,代表中国申奥的14位陈述人侃侃而谈,其中就包括了黄艳。
当时,黄艳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讲述了北京“奥运村”的规划、建设和要提供的服务。数年之后,在回忆这段经历时,黄艳曾坦言,当时和其他陈述人一样,她的压力很大,非常紧张。但凭借着在国外生活的经历、流利的英语,黄艳和她的团队得到了评估团很高的评价。维尔布鲁根会后对她说:“你的陈述方式非常有亲和力。”
【个性】 直爽有亲和力
她常用“杞人忧天”来提醒自己
“她非常好相处”。市规划委一官员说,黄艳给大家的印象是很直爽。比如觉得哪个方面的工作不满意,她当即就会指出来。“虽然有时被批评,但大家都不会往心里去。”
采访过黄艳的记者们也感觉,她具有亲和力,而且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思路非常清晰。在今年1月底北京市人代会的政务咨询会上,黄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由于内容涉及北京保障类住房建设方面的多个数据,她请记者将刊发前的稿件传给她看看,以“确保数据准确”。仅半小时后,她的修改稿就传了回来,word文档里对修改的地方都用红字进行了标注,这样的速度、效率和严谨态度,在记者采访中并不多见。
黄艳自己常说,工作中一定要设定有限的目标,既要做理想主义者,又要做脚踏实地的务实主义者。黄艳的同事回忆说,她常用“杞人忧天”来提醒自己,“规划师应比任何专业考虑得更长远,对城市建设要考虑到几十年以后”。
采写/蒋彦鑫 马力 摄影/王贵彬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