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之时当思危。十七大报告中“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等论述,处处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
十七大报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一些困难、问题及发展中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向未来,不少十七大代表认为,来自五方面的挑战不容忽视,是今后中国发展面临的新考验。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十七大报告中列举十六大以来中国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时,“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被放在首位。报告称,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
从近年来的松花江水污染,到治理淮河,再到太湖蓝藻事件,中国经济发展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能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一些地方的污染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党的十七大代表、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说。
今年上半年,全国除北京以外的其他地区都没有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表明全国要实现到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有着相当难度。
“不计成本的快速发展,违背了正常的发展规律,破坏了生产力,就会遭受高污染等后果惩罚!”十七大代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费云良说:“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只有靠科学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为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从制度上完善相关宏观调控体系。
魏家福代表说:“‘生态文明’已写入十七大报告,但实现‘生态文明’说着容易做着难,必须下定决心,摈弃不顾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这样我们呼吸的空气才会越来越清新。”
不平衡问题考验经济社会发展
不平衡问题,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短腿”现象。按照十七大报告的提法,在综合国力财力增强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均存在着不平衡问题。拉近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成为未来中国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不少代表认为,出现差距是在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但差距过大,也必须重视和认真解决。
按照2006年数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GDP的比值是3.26:1.09:1;上海人均GDP达到75990元,而贵州只有5750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近1.2万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3600元。
收入分配改革也迫切需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看,“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警戒线。统计显示,全国收入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人均工资水平之比已经从2000年的2.63:1扩大到2005年的4.88:1。
而长期以来,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也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
十七大代表、山东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表示,十七大报告中对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并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等作出了部署,这是对百姓期盼的积极回应。
十七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长宣明说,近年来东北有了很大跨越,但相对东部沿海地区,仍有一定差距。“我相信,十七大之后将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推动社会和谐,更多推动各地发展的新政策和新思路也将会涌现。”
防范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
金融越发展,越要加强监管。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广泛的变化,各种因素牵涉到全球化,渗透力很强,内涵很深刻,影响深远。”十七大代表、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
今年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重创全球金融市场,并给世界经济增长留下阴影。十七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说:“防范金融风险对确保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像过去的日本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等,都是前车之鉴。”
中国金融业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国际金融发展也出现了新趋势,金融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这都给金融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而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不完善,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等金融风险隐患还不少。
中航集团总经理李家祥代表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防范金融风险要引起高度重视。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形成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这些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影响群众利益的民生难题须破解
群众利益无小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热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诸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均在十七大报告中有所提及。
在讨论中,一些代表认为,对这些民生难题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妥善处理,防止其成为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不过,这些民生难题的出现和存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以人为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十七大代表、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矫学柏说:“十七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意味着我国在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推动社保、就业和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十七大报告中,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作了进一步阐述,党中央对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的问题更加重视了。”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吉林省医疗卫生一线的医生、十七大代表乔淑萍对此有着深刻体会。
反腐败任重道远
腐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对中国来说也不例外。此前一份调查显示,很多百姓认为腐败问题是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
目前,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大案要案时有发生,极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高中级领导干部违纪案件影响恶劣。
在十七大代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费云良的眼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搞好反腐败斗争,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十七大代表、吉林省纪委书记李法泉表示,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我们要以创新精神抓紧构建惩防体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科学发展观和中央重大部署贯彻落实,着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惩治腐败分子。
“人民赋予的权力要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要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费云良代表认为,要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和有效制约,实行惩防并举的监督措施,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足够的保障,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记者 张旭东、韩洁、林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