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解读
中国动了西方的“奶酪”
因为中国的出现,“非洲国家在经贸合作方面有了除西方外的第二选择”
既然是新瓶旧酒、老调重弹,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次“大合唱”难道仅仅是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报道将德里克·菲的言论和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不久前把中国称为赞比亚经济发展“唯一希望”的讲话联系在一起,认为姆瓦纳瓦萨的讲话激怒了“西方老大哥”,继而出现了欧盟这种“我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偏激式反应。
其实,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隐忍三年多的“井喷式”爆发,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中方贷款更为“纯粹”
“中国目前已成为非洲国家可以依赖的经济伙伴,非洲国家在经贸合作方面第一次有了除西方外的第二选择。”赞比亚私营企业发展协会主席、独立观察家优素福·道迪亚认为。
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非洲国家“向东看”已成趋势。利比里亚总统在去年曾表示,对于非洲国家而言,中国是个不那么咄咄逼人的合作伙伴。赞比亚总统在上月出席62届联大期间也说,中国正在逐渐成为非洲国家“更可靠的伙伴”。
仅就贷款一项,道迪亚就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的一大重要对手。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给与非洲的贷款和赠款往往带有大量附加条件,要求接受国遵循特殊的政策。部分附加条款具有不小的争议性,尤其是在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问题上,似乎都对西方大国有利,引起了一些非洲国家的不满。
与此相比,中国政府给与非洲国家的基本上都是低息或贴息贷款,且附加条件少、落实到位快,因此广受非洲国家欢迎。
“中国正在为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提供一个机会,使得它们能够在经济上挣脱西方的掌控。”道迪亚表示,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更优惠的经济发展项目,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非洲的垄断地位,并呈现出取而代之的势头,因而才引来了西方的口诛笔伐。
中资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除了政府间层面,中资企业进驻非洲市场侵蚀西方企业传统市场并带来了市场竞争,引发了利益集团的不满和惶恐,也是西方不满的原因之一。
美国著名智库“战略预测”10月3日发布分析报告指出,与西方援助公共项目不同,中国的贷款更多地投向了私营经济的发展项目。“战略预测”的报告以赞比亚为例说,中国在赞比亚采矿、农业和纺织等方面领域的渗透不断加深。报告说,虽然尚未有中资公司在赞比亚某一经济领域成为霸主,但中国在赞比亚的经济触角延伸之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相提并论。
的确,随着中国贷款的不断增长,更多的中资企业涌入了西方企业盘踞多年的非洲市场。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6年,中非贸易额从每年100亿美元增加到了每年370多亿美元,其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等几乎占到对非出口总额的一半,成为中国对非出口增长最快的部分。看到这块“大蛋糕”被人分走,西方按捺不住也在情理之中。
刚果(金)政府最近开始审核内战期间签订的采矿合同,正在等待审核结果的西方公司准备尽早重新“圈地”,开发因内战而未能得到有效开发的矿产资源。而按照中国和刚果(金)最近达成的合同,刚方将同中方企业组成合资公司,推动该国矿产资源开发,刚方利用其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收益抵偿中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款。所以,中国在刚果(金)矿产开发上捷足先登后,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刚果(金)代表马雷“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评论也就不足为奇。
而且,中国企业进入后带来了市场竞争,降低了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如在赞比亚的打井报价就从几年前的每口1万多美元降到了3000多美元。西方公司由此也告别了躺着数钱的“黄金岁月”。
西方企业被中国人抢去了“地盘”,拿走了“奶酪”,自然要通过各种渠道向所在国政府或国际机构表达不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