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深圳十月十三日电 (记者 郑小红)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又一个重大项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今天在深圳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动工。
该实验是在中国进行的、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型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是中美两国目前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实验的国际合作组有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美国、俄罗斯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四个研究单位的一百七十多位研究人员参加,得到美国能源部和其他参加国家与地区的经费支持,国际投入占实验投入的三分之一强。
该实验将研究组成宇宙的一类重要的基本粒子——中微子的基本性质,对于人们了解物质微观的基本结构和宏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发现中微子以来,对它的研究始终被视为全球科学界的前沿课题。历史上,中微子实验获得过三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两次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人员自二00三年起开始进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前期研究,并根据大亚湾的地理特点,提出了原创性的实验方案和探测器设计。实验装置将建在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附近的山腹内,其物理目标是通过探测核电站反应堆在发电时的自然产物——中微子,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θ十三。此参数是中微子物理中最基本的未知参数,其精确测量与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有关,对未来中微子物理的发展将起到方向性作用。
中广核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二0一一年后总热功率将增加至一千七百二十万千瓦,在世界上核电反应堆群的总功率将名列第二。同时,该基地靠近山,有适于建造地下实验大厅的地点,以屏蔽对中微子测量形成本底的宇宙射线。岩石质量好,适于开挖地下隧道和实验大厅,海内外专家认为这里是世界上进行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研究的最佳场所。
与国际上提出的同类实验相比,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精度最高,得到了国际粒子物理界的支持,将为中国粒子物理研究找到新突破口。
目前,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已完成,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隧道与实验厅建设和探测器制造,一年时间完成探测器安装与调试,争取二0一0年底开始取数,预计三年后达到物理目标。探测器的设计与关键小模型实验也已顺利完成,许多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在中国内地进行的,已具备设备制造的条件,即将开始生产。
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对该项目联合给予支持,开创了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同支持基础研究大型实验项目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