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但由于新农合存在管理漏洞、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导致诈骗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成为近期农村新发案件。最近,发生在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云南宣威市的一起团伙诈骗鲸吞新农合基金案发出预警:尽快完善监督防范体系,确保医疗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今年6月,云南省宣威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系列诈骗新农合基金案,涉案金额高达60余万元。余某原为宣威市东山乡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聘用职工。2006年7月,余某与袁某合谋骗取新农合资金,由余某提供新农合费用报销凭证样本,袁某随后通过不法印刷商伪造相关报销手续。为便于作案,余、袁二人还物色了3位村民,以每本支付500元~2000元的“好处”为诱饵,让他们从亲朋好友中收集新农合医疗证,到辖区新农合管理部门办理报销手续,得到资金后再进行分赃。
在该案中,虚报的病种多为癌症,住院费用基本在2.7万元左右,报销金额都接近1万元封顶线,共涉及骗保农户60余户,骗保金额60余万元。该案有一个鲜明特点:内外勾结,分工明确。余某提供住院病情证明等材料的原件以伪造单据,袁某负责联系制作假单据,另外3名村民则负责收集农户户口本和新农合医疗证。为掩人耳目,他们采取分散报销的伎俩:由余某、袁某收集齐全手续后亲自到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去报;由3名村民单独去办理;由新农合医疗证户主拿着余某提供的手续去报销。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新农合费用的报销流程是:农民到当地村委会,每人交10元钱办理一本新农合医疗证;生病后,农民到指定县级以上医院接受治疗;农户携带户口本、新农合医疗证、住院病情证明、医疗费收据原件,到当地卫生院下设的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进行审核,随即上报县卫生局,申请到新农合基金后,再将现金返还农民本人。
专业人士分析,这种报销制度目前至少存在以下三种风险。一是医保资金不是在患者出院时按实际产生的费用结算,即时划入医院账户,而是由患者先付费治疗,后凭单据报销返还现金,这就为报假账制造了机会。二是新农合医疗证没有严格实行专证专用,代报、代领现象普遍。三是乡镇新农合管理人员对当地农户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识别假单据能力不高,一些工作人员更是监守自盗,采取出具假证明、假处方、假病历、假票据等手段,骗取医疗基金。
警方认为,上述制度漏洞若不及时填补,此类案件因其成本小、风险低,很有可能在农村扩散,危及新农合基金安全。
有关专家建议,首先要健全完善资金运行体系,改变由医疗部门一家单独办理的模式,实行由民政部门报审,卫生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兑付医疗费用,最后交民政部门发放。这样操作可以较好地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其次要加强对新农合制度的宣传。一些农户对新农合缺乏了解,没有意识到这项制度与保障自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往往会为了一点小利而甘愿听人指使,造假报假,骗取新农合基金。
再次要警民联动,对新农合资金运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上述诈骗案件之所以被揭发出来,就是因为相关人员发现报账病人及报账数额疑点不少:病种单一,多是癌症;短期内报账患者增多;报账者住院费用相近;报销金额均接近封顶线等。这表明此类犯罪并非无迹可寻,关键是要加强监管。对于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情况,除了政府部门要定期进行审查外,还可以通过成立农民监督小组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监督。(屈明光 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