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0日电 今天上午,国家林业局举行了退耕还林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在发布会上指出,已实施九年的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着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难题。
李育材介绍,退耕还林农民生计状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有64%左右的退耕还林农民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好,也有其他的稳定的经济收入,对退耕还林补助的依赖性比较低,其生计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二是有26%左右的退耕还林农民因为收入不太稳定,对退耕补助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三是有10%左右的退耕还林农民基本口粮田补助,缺少增收的途径,其生计将会出现严重的困难。这些农民一直是国家扶贫济困的重点,近几年来靠退耕还林的补助暂时解决了温饱,补助到期之后,人均纯收入将低于当地的贫困线,生计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李育材指出,退耕还林成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退耕农户为了生态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钱粮补助,但是还没有解决好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许多工程区域内的基本粮田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五个结合”配套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不能覆盖大多数的退耕农户,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退耕还林虽然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但是这种转移还不是很稳定,基础还很脆弱。国家对农民进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但相当一部分退耕农民的收入还主要依靠阶段性政策补助,自我发展的能力还很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还刚刚开始,林权改革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需假以时日。
另外,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少数地区不适当地扩大了工程实施范围,把一些缓坡耕地和平地进行了退耕;一些植被恢复地方没有完全按科学规律办事,植被恢复不尽合理;政策规定对经济林比例限制过死,林农间作控制太严,影响了提供林地的农民的经济效益,工程实施当中存在的个别虚报面积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李育材指出,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确定了两个近期目标:一是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二是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为此,在国家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的同时,要积极引导退耕农户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还要通过增加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根据中国政府网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