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9日电 《学习时报》刊登文章指出,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党内民主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党内民主;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重新认识和定位党内民主问题。一是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命题。二是提出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三是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提出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形成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十六大报告确定的“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关心爱护党员,特别要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中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的具体办法,增强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忠诚度,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继续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解决了市、县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的次数少,议事决策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党代表缺少发挥作用的途径等突出问题。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党的代表大会提案制度、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的要求,党的各级全委会召开会议时,可根据议题事先征求同级党代会代表意见或邀请部分代表列席会议,已成为积极探索党代表在党代会上和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的有益尝试。通过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包括实行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在地方党政正职拟任人选的确定上,实行党委常委会的提名权和党委全委会“票决制”的决定权适度分解,发挥党委全委会在人事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突出表现在以省、市、县、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减少党委副书记职数,党政交叉任职,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发挥全委会集体领导作用和常委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在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比如,今年初中央七个部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央有关部门就十七大党代表选举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十七大党代表名单,保障了党员的知情权。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是十六大以来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和提高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最近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选举单位要按照不少于15%的差额比例,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出席党的十七大的代表”,同以往相比差额选举比例有所提高。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后,四川、湖北、重庆等省份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试点。
截止2005年10月,全国已经有200个乡镇进行了公推直选的试点,在公推直选过程中,把党管干部原则与保障党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2004年2月颁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为标志,党内监督制度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建立巡视制度着重解决高中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