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馆的生意好了
“来照相的都是当兵的!”照相馆胡店长高兴得扬了扬眉毛,“换装了,每天都有不少当兵的来照相。有的就在我这里照,有的冲洗他们自己拍的。”
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胡同里,有一家非常不起眼的照相馆,平日里生意冷冷清清。不过,自从2007年8月1日以来,接连几周时间,这家照相馆的生意突然好了起来:照相馆附近,驻扎着几个部队单位。这些军人们,在2007年8月1日建军节,收到了最好的“节日礼物”——07式军服。“发了新军装我马上去照相,我妈让我赶快寄回家看看!”一级士官黄本超说。
母亲想看的无非是儿子的崭新形象,为了满足他们对自我形象的更高期许,一些驻京部队的贴心干部干脆把理发师傅请到营区里为兵服务。
与照相馆店长和理发师傅们同样繁忙的还有诸家媒体。自从新华社发出解放军要换装的消息之后,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不约而同地把主题框定为解放军换装和建军80周年。两大官方网站新华网、人民网的论坛里,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换装成为网友热评的话题;而几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中华网,半天时间网友就跟帖几千条。英国《泰晤士报》网站7月3日则以“军队完成时尚革命的长征”为标题报道解放军换装。
仿佛就在一瞬间,07式军服成为一种强大的舆论气流。新装语境下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的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军演、海军舰艇编队出访“俄、英、西、法”四国、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河南武警总队协助地方救出69名煤矿工人等消息,成为这支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为传统的军队的最新注释。
07式军服对于解放军的意义有多大,短时间里似乎很难厘清。一些颇有意味的消息是,广州军区某部开始将原来折放衣服的衣柜改成了竖式衣柜,以便悬挂衣服;济空某部也将熨斗和烫衣板发到各连队,也许将来擦皮鞋、熨衣服等技能也会成为解放军新兵训练内容;海军也为基层下发了缝纫机为军人缀钉袖章提供方便。
07式军服还对一些个体产生了微妙的影响。8月底的一天晚上,北京某部队大院。天已经完全黑下来,干事骆文辉还在操场双杠上打磨着他的肌肉。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加之缺乏锻炼,不到30岁的他“将军肚”清晰可见,“老婆笑话我说军衔不到将官,身材上已经符合将军标准了。我得尽快把自己的肚腩减下去,就为了穿上新军服好看点。”
官方媒体宣示,“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也是我军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军服改革。”
换装缘起
新一代服装的研究论证工作,始于87式服装全面装备部队后的1993年初。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部队成为新式军服的“试验田”。1997年5月1日起,新一代服装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随后,1999年驻澳门部队也穿上了这套被称为97式的军服。
按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的说法,87式军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制式不够统一、系统不够配套、品种不够齐全、颜色不够协调、样式不够美观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及提高官兵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较为丰厚的物质基础。”
换装,被提上了议程。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承担了这次设计军服的任务。现任所长杨廷欣介绍,根据《“十一五”军队后勤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3月,“由总后首长直接挂帅,军需物资油料部门成立了军服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论证工作,军需装备研究所成立了由几十名纺织材料、服装、服饰、鞋帽等精兵强将组成的科研攻关小组。”
2005年2月,总部有关部门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开征集军服设计方案,但入选的草案显然不能令杨廷欣等军服专家满意。杨廷欣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这是从个人的角度,但是作为军服的设计,必须要符合我们部队正规化的要求,符合部队作战训练的要求,同时还不能炫耀,不能太花哨,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大家主张那种大红大绿,要显示军队,在当今社会是讲求隐蔽、隐身,同时能够跟这个世界,跟这个社会融为一体。”
于是,军需装备研究所的专家们从颜色、面料、工艺、服饰等方面,设计了11轮改革方案和实物样品,制作服装、鞋、帽样品数千余套,制作服饰样品万余套,并20多次集中会审。有关部门还先后5次邀请军内外知名美学、服装专家分析点评,9次分别征求了军委、总部、军兵种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军服调整改革方案。
从2006年4月起,军委领导先后听取了军服改革总体论证方案汇报,并集体审查了实物样品。随后,军委主席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分别审查和审议通过了军服调整改革方案,作出了2007年8月1日全军换发07式军服的重大决策。
07式军服,成为解放军最好的生日礼物。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