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标榜的节能住宅货真价实吗?节能效果到底好不好?看看它有几颗“星”就知道了。上海正在酝酿实施一套建筑能效标识体系,今后,无论是新建节能建筑还是经过节能改造的老房子,都将像饭店宾馆一样进行星级评定,越节能的,“星”也越多。
上海的建筑节能有着巨大空间。据市建筑业管理部门透露,今年,上海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将全部按照节能标准设计和建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数量也将同比增长20%。到“十一五”期末,预计全市新建成的节能建筑将达到1.8亿平方米;3000万平方米老房子也将“变身”节能;达到“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条件的住宅将全部实施节能改造。
新老建筑的节能方法虽各有不同,外墙保温、外遮阳等“节能衣”却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不仅新建商品住宅采用,常德路德怡苑、虹口区海军干休所门诊部办公楼等老房子也因此实现了冬暖夏凉。而像新建办公楼浦江智谷商务园、保护建筑同济大学文远楼等,则尝试合理利用再生资源,对各项节能技术进行“大集成”,先进的楼板埋管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发挥着综合节能效用。
然而,节能建筑也有鱼龙混杂,老百姓要求建筑亮明“节能身份”的呼声日高。一项对某栋试点建筑销售情况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购房者对建筑能效指标感兴趣,40%以上的购房者表示,会将能效指标作为购买与否的参考依据之一。
记者从市建科院了解到,酝酿中的建筑能效标识体系,将综合考虑建筑是否达到现行50%的综合节能标准、建筑能耗量、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因素,用“星级”来表明建筑能耗量及能效等级。申请能效标识的建筑,需要经过软件评估、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和性能测试等层层评定,最终才能获得带“星”的建筑能效证书。
目前,有关方面已选择了两幢典型建筑作为建筑能效标识认定的试点对象,分别是集10项节能技术于一身的办公楼建筑“浦江智谷”和位于浦东的住宅小区“东方冠郡”,通过试点,逐步完善评“星”的技术标准、测评体系、管理机构以及政策法规。(记者 张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