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30日电 今天下午,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介绍,24小时救助到位是《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最重要的政策目标:灾后24小时内政府要把最基本,受灾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东西,哪怕一点点也要送到灾民手里。
做到24小时救助措施基本到位不容易,为此,民政部建立了四级应对响应体系:
一个24小时是需要很多个24小时配套的。一旦一个省发生较大自然灾害,中央工作组24小时到灾区,这是一个24小时。
第二个24小时,24小时内有关物资要调度到灾区。不能你去了都说口号。
第三个24小时,中央和省以及市或者县安排的应急资金要明确。领导人到、物资到、资金有保证,在这个范围里,有一个硬指标就是这些东西怎么24小时送到灾民手里。
民政部要求地方民政局准备好物资,一旦受灾,得知道方便面在哪儿,哪些供货商就要动员起来,饼干等各种各样的食品都得配备,平时就得有一些目录,有一些储备。能及时调度车辆或人员运送救灾物资。从今年看,灾区群众生活能够比较快地稳定下来,应该说与这套机制很有关系。
这24小时其实是对政府工作作风的最大考验,是一个硬指标。你说了一万个好处,24小时老百姓得不到东西,见不到政府的工作人员,那是不行的。
王振耀强调,24小时救助到位仅是一个指标,在未来的几年内还将根据救助受灾群众的需要确定更多、更细的指标。今后的救助应该时效性更高、手段更加丰富,受灾群众的生活将得更全面的照顾。目前救灾时间已经缩短在很小的范围,但是东西配备的还不多。比如将来的装备是不是应该更好一些?进一步提高救助的效率。同时将救助灾民的饼干、方便面、矿泉水准备的更多更充分一些。(据中国政府网文字直播整理)